面对流感危机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9-28
     9月26日是星期一,早晨,雅加达的一名27岁的妇女在医院里死亡,初步的检测结果表明,她可能是一个H5N1型禽流感的疑似病例。如果这一结果得到了证实,那么她就是今年以来印度尼西亚禽流感的第五个牺牲品。

      就在印尼度过禽流感“非常状态”的同时,距离雅加达5000公里外的法属新喀里多亚尼群岛上,第56届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会议也把禽流感列为中心议题之一。

      会上,WHO西太平洋地区办公室主任尾身茂提出,要在未来的12个月内投入2.6亿美元,用于这个区域禽流感的防治工作。就在两周之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李钟郁也在联合国发出了类似的警告:H5N1病毒“会获得(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只是个时间问题”。

      不仅仅是在印度尼西亚,在越南、柬埔寨和亚洲的其他地方,禽流感已经夺去了数十人的生命。尽管还没有迹象表明禽流感已经获得了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几乎所有研究流感的科学家都认为,一场人类流感的大流行正在逼近我们,而这次大流行的元凶可能就是禽流感病毒。

      20世纪三次全球范围的流感大流行,为人类提供了前车之鉴,其中最严重的是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这场可能起源于美国的流感,最终夺走了全球2000万~4000万人的生命,这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2~4倍。另外两次流感分别是1957年的“亚洲流感”和1968年的“香港流感”。

      我们正处于流感大流行的警戒阶段

      导致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这是一类由RNA片段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非常微小的生物。科学家通常用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质———血凝素蛋白质(HA)和神经氨酸酶(NA)来为流感病毒分类。这两种蛋白质也是人体免疫系统用来识别敌我的“钥匙”。由于流感病毒的RNA遗传物质非常容易突变,导致HA和NA经常会发生变化,从而使流感几乎在每年都会流行。当北半球的流感季节来临之前,世界卫生组织就会根据上一年的流感流行状况,提出新的流感疫苗的“配方”。

      但是一种来自野生鸟类的流感病毒所造成的危害,可能远远超过每年冬季相对普通的流感。科学家的这一担心至少可以追溯到1997年。这年5月,香港的一名男孩感染H5N1型禽流感而死亡。12月,又有5人因为同样类型的禽流感而死亡。

      尽管1997年的香港禽流感事件没有出现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现象,这一危险的信号还是引起了科学家的警觉。从那时起,一直可以听到关于新的流感大流行可能来临的警告。

      现实的情况看上去也在验证着科学家的预言。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禽流感在世界各地的野生鸟类和家禽中不断暴发。2003年,香港又有两人感染禽流感(H5N1型)。与此同时,荷兰的家禽中也暴发了禽流感(H7N7型),成千上万只家禽被宰杀。就在这一年,SARS第一次出现。这种传染病早期曾被认为是流感暴发的信号,后来发现这是一种新型的疾病。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越南和其他亚洲国家遭受了禽流感的袭击。从2004年12月起,越南已经有60多人被证实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其中21人死亡。如果把东南亚其他地区的死亡人数加起来,那么数字肯定已经超过了50人。

      最早的H5N1型禽流感感染事件仅仅局限于香港,但是如今这个病毒已经遍布了亚洲,“变得更加活跃和普遍”。美国圣祖德儿童研究医院的理查德·威比(RichardWebby)博士告诉笔者。威比和他的同事数年来一直在对流感病毒进行研究。他认为,“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这种病毒如何才能成功地在人类之间传播。”

      按照WHO今年新公布的流感周期分类,我们正处于流感周期的第三阶段,即有人被新的流感病毒亚型感染,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还不存在,或者极少。在WHO的6个阶段分类方法中,第三、四、五阶段都属于流感大流行的警戒阶段。

      尽管流感的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科学家面临的一个困难是,他们并没有全面掌握禽流感在自然环境下的动态,因此也就不能准确地预言新一轮流感大流行到来的时间。

      科学家模拟流感暴发及应对

      如果新一轮的流感大流行于今天开始,那么人类几乎肯定没有做好准备。但是人类在理论上是否有机会制止住一场流感大流行呢。上个月,美国和英国的两组科学家分别独立地用数学模型模拟了新型流感暴发的情况。他们的结论是,把流感大流行扼杀在萌芽状态,或者争取到一段宝贵的时间,是有可能的。

      对于那些负担不起大量疫苗和药物储备的不发达国家,通过紧急调运抗病毒药物的方法,抢在大流行之前把它扑灭。这是一个大胆的计划,但是此前还未经过科学的检验。

      由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尼尔·费格森(NeilFerguson)和美国艾默里大学的艾拉·朗吉尼(IraLongini)领导的这两项研究分别发表在了8月初的《自然》和《科学》杂志网站上。尽管具体的结果有所不同,他们都认为,如果能够及时发现流感的暴发,那么让这个区域的居民服用抗流感药物,并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就有可能把这场灾难遏制住。

      两个研究组都把假想的流感暴发地点选在了东南亚。在朗吉尼的模型中,流感暴发于东南亚一个50万人口的农村地区。而费格森选择了模拟整个泰国的情况。两种模型都选择了类似的策略:在第一例病人发病的几周之内,让所有接触过流感病人的人服用抗感冒病毒药物奥斯他韦(oseltamivir),并且采取严格的自身、家庭和社会隔离措施。理想的结果是,整个流感疫情最终以数百人感染而告终,而不是全球数千万人感染。

      不过,如果想让这种改写医学史的大胆行动获得成功,科学家还必须指望新的流感病毒的传染性不是特别高。费格森把病毒的基本传染数(平均每个病人可感染的人数)设定在不大于1.8。而朗吉尼的模型表明,当流感病毒的基本传染数不大于2.4的时候,疫情还是可以被很快遏制的。朗尼吉认为,新的流感病毒的基本传染数不太可能大于2.4。

      “我认为,有了良好的组织和资源,我们所展示的手段可以取得成功,”朗吉尼告诉笔者。但是流感最可能暴发的地区的监测体系并不十分可靠。例如越南和柬埔寨对一些禽流感病例的反应迟缓就受到过外界的批评。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和政策中心主任迈克尔·奥斯特霍姆(MichaelOsterholm)对上述研究不以为然,认为它会导致人们对于流感的危险放松警惕。

      WHO对于这两项研究成果也做出了响应。在本月初发表的一份题为《应对禽流感大流行的威胁:建议的战略行动》的文件中,WHO把从源头控制或延迟流感传播列为了控制流感的战略行动之一。“虽然实行这一方案不能保证成功,但还是有必要采取这一方案,”WHO的文件中写到,“它也是确保最初受感染的人口获得治疗药物的最佳途径。”

      8月,瑞士的罗氏制药向WHO捐赠了300万人份的奥斯他韦。WHO说,一旦当疫情发生的时候,抗病毒药物将会被紧急空运到离流感暴发地点最近的机场。

      就连WHO本身,也正在准备为自身的员工储备抗流感的药物。根据《自然》杂志上个月获得的一份WHO内部资料,WHO建议下属机构按照员工及其家属数量的30%储备5天为一疗程的抗流感病毒药物。而WHO在日内瓦的总部已经储备了1000人份的药物。

      我们能储备足够的疫苗吗

      2003年,圣祖德儿童研究医院的流感专家罗伯特·韦伯斯特(RobertWebster)和威比在《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了流感防治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两年过去了,威比认为,情况“已经有了一些进步”。

      例如,针对H5N1流感病毒疫苗的临床实验已经启动。8月初,美国国立传染病和过敏症研究所的所长安东尼·福西(AnthonyFauci)向新闻界披露,由他们资助研发的一种针对H5N1流感病毒的人流感疫苗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452名志愿实验者中,有113人产生了保护性的抗体。但是也有坏消息:要达到这种效果,疫苗的剂量是普通流感疫苗的4倍。目前,法国的赛诺菲·巴斯德疫苗公司正在实验一种新的低剂量疫苗,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得出临床实验的结果。

      另外一个问题是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储备。尽管奥斯他韦对新的流感病毒可能很有效,但它是罗氏的专利药物,并非每个国家都有能力储备足够本国1/4人口需要的药物量。就算每个国家都准备购买药物,生产奥斯他韦的工厂的生产能力,也可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这使得国际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威比认为,“作为一个国际社会,我们需要最好的诊断工具和疫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知道病毒是如何传播的。这只有在公开疫情和国际合作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去年12月,WHO的流感专家克劳斯·斯托尔(KlausStohr)在《科学》杂志上警告说,如果一场新的流感大流行来临,那么可能有700万人死亡,2800万人住院。

      在过去的几年中,类似的数字已经被科学家重复了许多遍。也许这会让人们想起“狼来了”的故事。但是一场流感大流行的风险值得人们时刻保持警惕。人们把科学家的警告当成“假警报的想法,这种危险总是存在的。”但是威比坚持认为,“绝对应该让人们知道这种(H5N1)病毒的风险。越多的人了解H5N1,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