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突破口在哪里?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9-26
    

    新时期,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三农(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高度重视,在党的十六大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求更加关注农村、农民和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1世纪这个信息化社会要求每个国家都要紧跟全球信息化步伐。目前,我国的城市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国家整体实力缺乏,在广大的农村并未真正开始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社会,最明显的特征就在于信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至今为止,我国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了无线或有线电视网络和广播电话系统,但是他们所能提供的信息相对有限,而且范围比较狭窄,往往不能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因此,农民在开展生产过程中,还非常缺少有效的信息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现时农业结构的不合理,阻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同时,教育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必须实行教育信息化。随着国家校校通工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乡镇中心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加强。但在实践过程中,学校的教育资源库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校往往缺乏对资源库进行后续维护的资金;二是学校信息资源库建成后的用处单一,只对学校自身开放,资源库得不到充分利用。

    要在农村实行信息化,首先就是要使农民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环境,这就要培养和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水平,并对农民提供信息化服务,使其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而乡镇中心学校要充分发挥原有资源库的作用,就必须在面向学校服务的同时,将服务对象进行扩展,为当地农村经济服务。因此,我们设想将乡镇中心学校和农村信息化的建设联系起来,以乡镇中心学校为依托建设当地农村信息中心,为学校和当地农村经济服务。我们认为,农村信息化的突破口也正是在此:将乡镇中心学校建设成当地信息中心!

    建设的可能性

    建立信息中心是否可行,要考虑诸方面因素,这里从几个主要方面来看。

    1、国外经验借鉴

    西方国家对农村问题都相当重视,通过发展农村教育合理调整农业产业化。如美国农业之所以发达,主要是实行了以州立大学为中心的研究--教育--推广三位一体的体制,通过发展农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农场主基本达到大学文化程度,发展科技以降低农业成本,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实施农业产业化;荷兰农业的成功也主要取决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全国农业劳动力仅22万人,却有183所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实施免费的终身农业技术教育,并运用推广系统对农业技术高效推广,使得教育、科研和推广体系成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组成知识网络等。以普通中等教育和多层次农业职业教育为基础的农业劳动者科技素质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农业终身教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可见,从九十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农村教育为农业产业化做出了贡献,以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他们主要从建设农业信息中心出发,进行农业科研,推广农技,为农业发展服务。如美国广泛利用大学、图书馆等优势,努力构建信息资源平台,为农民和经济建设服务。他们的服务包括多个方面,如通过网络提供信息、网络在线回答、电话服务、资料查找等,通过各种方式为人们提供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

    2、政府资金支持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采取了多种政策。例如,为解决农村教育经费问题,国家分期发放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央专款。颁发《国务院关于筹措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的通知》,要求开辟多种渠道筹措农村学校办学经费,国家和地方政府逐年增加的教育事业费,重点用于发展师范教育和补助贫困地区。富裕地区教育事业费的增加依靠自己解决。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保提出要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从今年起,要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五年内取消农业税;各级政府都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部分地方开始实行免征农业税。这都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根本的资金保证,为乡镇中心学校建设信息中心提供了资金保证。

    我国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信息化遍及各行各业,而且已经取得很大成就。工业、农业、商业、教育、金融等行业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放目中国广阔的农村,农村经济建设开始起步,正在进行小步子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教育基本普及。随着信息化的建设和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并且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国内各企业单位看好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企业单位完全可以投资乡镇中心学校建设信息中心。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各国对中国更加了解,对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也有更深入的了解。外商必然会发现占中国绝大部分的农村其实是一个潜伏着的一个大市场。外商必将会发现在乡镇中心学校建设信息中心存在很大的商机,中国广阔农村的市场,乡镇中心学校建立信息中心也是其中之一,必将吸引外商的投资。

    3、信息技术保障

    有关数据表明: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猛,九五期间信息产业市场增长速度超过30%,2000年信息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4万亿元,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保持了3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产业规模比90年代初扩大了8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信息化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是分不开的。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巨大发展。目前已有很多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农业、经济,极大地促进了它们自身的发展。今后,国家将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将运用各种信息技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例如,2004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了一系列的重大农业信息化工程:金农工程全面加快实施,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等。技术的进步一方面降低了信息中心建设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为信息中心建设提供技术保证。

    4、学校建设基础

    乡镇中心学校是实现农村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机构,在各个方面都要优于其他机构。乡镇中心学校建设在农村,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在各方面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积累。乡镇中心学校具备了建立信息中心的一定的条件,学校可以为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查询和教育服务场地;学校教育信息化电视设备、机房、网络设备等可以作为建立信息中心的基本硬件设备;学校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可以作为信息中心的管理、技术人员等,这些都是农业技术服务站等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

    乡镇中心学校在当地农村有独特的影响作用。乡镇中心学校在当地是一个公认的文化机构,在村民心中一定的权威性。据调查发现,农民生活虽然艰辛,但是总会想方设法把学龄子女送到学校去读书;家长一般觉得子女所学的知识都是正确的,子女对自己有一定影响作用;农民都很尊重教师,认为学校的信息比较可靠,如果学校为村民提供市场、农业、农技信息等信息,他们很乐意到学校去获取信息。

    5、外部经营收入

    建设资金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投入,另外一方面是企业投资。但为了维持信息中心的运作,在教师的课酬、设备和资源的维护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有不断的后续资金。如果没有相应的后续资金,就会影响信息中心的日常运作。而且,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农村学校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资金。如何实现信息中心的自我生存或者说创造价值是可能性的重要方面。在国家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四条中规定,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举办民办学校。同时,《实施条例》规定,出资人根据民办学校章程的规定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可以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从民办学校的办学结余中按一定比例取得回报。这一规定先扣除办学成本等形成的年度净收益,再扣除社会捐助、国家资助的资产,然后是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须的费用,余额才按一定比例提取合理回报。

    因此,通过各方投资建立的信息中心可以从两个方面获得经营收入,以实现资金运营。一是实行收费培训。这里的培训一方面是指面向农民的专门培训,如使用计算机和农业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是指对外的人员培训,如联系企业的员工为其提供信息技术培训,为企业的人员培训节省成本。第二是实行信息收费。通过建立信息中心平台,为企业和各类经营者提供信息发布和联系平台,对上网发布信息的企业和经营者收取一定的费用。

    农村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教育信息化作为农村信息化的试验田应该走在发展前列,而将乡镇中心学校建设为当地信息中心则是农村信息化的入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