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跨越 新疆畜牧业五十年发展纪略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9-23
     进入新世纪,新疆畜牧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2002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做出新疆农村经济结构要实现以种植业为主向畜牧业为主转变,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战略决策。在这一年的全区畜牧业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提出了现代畜牧业“五化”要求,即牲畜品种良种化,畜种、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疫病防治网络化,产品营销市场化,指明了新疆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天然草原7亿多亩,发展畜牧业既有传统特色优势和资源优势,又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畜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抓住关键环节,高起点、高水平培育和壮大畜牧业,加快新疆由农业大区向牧业大区转变的进程,是新疆各族农牧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主攻方向。

    在自治区发展现代畜牧业战略决策推动下,畜牧业在新疆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确立,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开始大规模向畜产品加工业聚集,一大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在全区范围内崛起,带动了畜产品基地建设。以西域春、麦趣尔、金牛、维维、天山、天康、泰昆等企业为代表的奶类、肉类、饲料龙头企业经过几年来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新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和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化进程。到2004年底,全区牛奶日加工能力达3000吨以上,乳品年加工能力达80万吨以上,已形成近10个地方名优品牌,一些产品已打入北京、上海等内地沿海市场。

    在产业化浪潮的带动下,畜牧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从2000年到2004年,肉类产量以9.23%的速度增长,奶类以15%的速度增长。2002年以来农牧民畜牧业年均增收100元以上,占农民增收比重的1/2—1/3,畜牧业在整个大农业中所占的比重在30%以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与此同时,农牧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2000年以来,在牧民定居、棚圈建设、购置牧业机械、品种改良、疫病防治、治蝗灭鼠等各项畜牧业生产投入中,80%以上来自农牧民自筹,农牧民已成为畜牧业生产投入的主体。

    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改变了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的逐水草而居和靠天养畜的畜牧业生产状况正逐步得到改变,76%的牧民实现了定居半定居,牧民也改变了过去粗放的牲畜喂养方式,将整草投喂改为短草槽喂,将整粒玉米投喂改为混合饲料或配合饲料投喂,并大力普及农作物秸秆“三贮一化”技术,一改千百年来“保命过冬”的生产模式,出现了羊欢牛叫“增膘过冬”的定居后新局面。

    在建设现代畜牧业进程中,新疆积极扶持发展各类畜牧业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为农牧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2004年,全区以奶业、细毛羊、家禽、特种养殖为主的各类专业协会达到200多个,其中奶业协会56个,服务奶农10万多户。全区从事活畜及畜产品交易的专业经纪人约为6万多人。

    根据自治区畜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十一五”期间,新疆畜牧业将进一步优化结构调整,加快优势产业和重点区域发展,实现畜牧业新一轮跨越。到2010年新疆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将占到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15%以上,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40%以上,重点地州县(市)达到50%以上,农民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达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