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建言节约资源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9-08
    9月6日,在全国政协主办的“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就“关注资源、节约资源——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这一话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基础设施与环境课题组组长兹玛拉克·沙立奇认为,中国环境和社会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在如何确保20年翻两番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产生更少的社会和环境压力。“制订和实施能源效率的法规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但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其收益可能延伸到未来很远。”

    “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已经不再令人感到怀疑。”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科学技术和社会学教授伊恩·洛表示,整个世界现在的生活方式不是可持续的,我们正在使用子孙后代将需要的资源,并在破坏自然环境。“可持续社会的基础必须是适当的价值观,承认我们与其他所有物种共享同一个地球,并为所有的后代保住它。”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提出,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有几种主要途径:产业结构节能,大力发展耗能低的服务业,到2020年,使其在GDP中的比重提升至50%左右;技术节能,包括采用先进技术降低能耗,大力开发和使用节能产品和节能工艺;管理节能,通过政策和管理措施,强化节能的能力和树立节能的消费理念。此外还要坚持多元发展,改善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新能源。

    就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认为,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的要求越来越紧迫,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目前在中国农业发展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提出尽快把农业环境保护作为新时期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中国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表示,“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中国治水理念重大调整的核心和关键。要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在防止水对人的侵害的同时,特别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侵害。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是建设节水型社会。要以水权制度和水市场建设为重点,创新用水管理制度。制订流域区域水量分配方案,明晰初始水权,对每个流域、每个省区实行取水总量控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总量约束制订发展战略和调整经济布局,真正实现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建立和完善水市场,按照高效用水、节约用水的要求,制订水权交易规则,规范水权交易行为,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