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猪链球菌病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8-05
    近日,四川省资阳市相继发生了以急性起病、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的病例。截止05年7月28日,四川省累计感染此病例152例,其中临床诊断93例,疑似46例,病危27例,死亡31例。其死亡率之高、危害之大已引起了国家卫生部、农业部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据来自传染病、急救领域的国家卫生部专家分析,此疫情是由猪链球菌感染的引起的人——猪链球菌感染。

    什么是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淋巴结脓肿较为常见,但以败血性链球菌病的危害最大。病原为链球菌呈球形或卵圆形,单个存在、成双或形成不同长度的链条。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它对干燥及直射阳光的抵抗力不强,当加热到60—70℃时经15—30分钟可将其灭活,用一般化学药品消毒也容易杀死。

    (一)猪败血性链球菌病

    引起败血性链球菌病的病原主要是兽疫链球菌、类马链球菌、猪链球菌以及L群的链球菌。四川资阳市出现的疫情正是此链球菌病。

    本病为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病猪的鼻液、唾液、尿、血液、肌肉、内脏、肿胀的关节内均可检出病原体。猪苗集散市场的接触,包装运输工具的污染,阉割和注射消毒不严等常造成本病的传染和散播。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两个方面:

    (1)急性败血型:个别猪常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多数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或废食,精神沉郁,短时间内部分病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跛行、或不能站立。有的病猪出现共济失调、磨牙、转圈、仰卧等神经症状,继而后肢麻痹,前肢爬行,四肢作游泳状或昏迷不醒。少数病例颈背部皮肤广泛性充血、潮红。病的后期出现呼吸困难。病程急,常在1—3天内死亡,病死率高达80%—90%以上,治疗不及时或药效不足则转为亚急性或慢性。

    (2)亚急性和慢性型:由急性病例转化而来,病猪一个或多个关节肿大,跛行。精神、食欲时好时坏,病程较长,症状缓和。

    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病猪鼻黏膜、喉头、气管充血,常见大量泡沫,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地肿大、充血和出血。心包积液,淡黄色,心包膜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内膜有出血斑点。部分病例有纤维素性胸膜炎、腹膜炎。多数病例脾肿大,呈暗红色或紫蓝色,柔软而易脆裂,少数病例脾边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脑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有时出血甚至溢血,少数病例脑膜下充满积液,脑切面可见有明显的小点出血。部分病倒有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关节囊内、外有黄色胶胨样液体或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

    (二)猪淋巴结脓肿

    本病由E群链球菌引起,常见于患猪的颌下淋巴结、咽部、颈部淋巴结发生化脓性炎症,形成脓肿。本病一般发生于架子猪,6—8周龄的仔猪也发生,有明显的传染性,但传染缓慢,发病率较低,猪群中只有少数陆续发病。

    病猪的脓汁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带菌猪吃食或饮水时污染饲料和水,可被易感猪摄入而感染发病。病愈猪其本身获得免疫,但扁桃体带菌时间可长达6个月以上。这在本病的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其临床症状以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最为常见。咽、耳下、颈部淋巴结有时也受侵害。受害的淋巴结发炎肿胀,触诊硬固,有热有痛。病猪表现全身不适,局部的压迫和疼痛可影响采食、咀嚼、吞咽甚至使呼吸产生障碍。脓肿成熟,肿胀部中央变软,表面皮肤坏死,自行破溃流脓,脓排净后,长出肉芽组织结疤愈合,整个病程约3—5周,一般不引起死亡。

    对链球菌病应该怎样进行科学的预防呢?

    (1)减小饲养密度,加强通风等管理手段是有效控制本病的一些措施。

    (2)加强猪场的消毒卫生制度,严格消毒。

    (3)新购入的猪要隔离饲养

    (4)注意阉割、注射和接生断脐等手术的消毒,防止感染。

    (5)发病猪群立即隔离,其他猪只原栏固定,停止放牧。猪身、栏舍、地面、通道、运动场、用具等严格消毒,发现可疑病猪立即隔离治疗。污染的地方进行消毒。

    目前,四川省有关部门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办法将病畜进行焚烧、深埋,切断病源,坚决防止此疫情的传播与漫延。四川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农户的宣传力度,印制了100多万册宣传资料散发农户,派出400多名兽医人员监督指导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工作。

    四川资阳因何会发生此种疫情呢?黑龙江省肉类食品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黑龙江省肉类协会对此进行了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正值盛夏,四川天气湿热,是动物疫情高发期。

    2、千家万户分散落后的饲养方式、农民较为淡薄的防疫意识是此次疫情最为根本的原因。

    3、屠宰环节检测手段落后、专业人员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4、实行工厂化养殖是杜绝此类事件发生的必由之路。

    黑龙江省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