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在循环经济中生意盎然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7-06
    都市农业、生态农庄、立体养殖、基塘结合等各种与农业循环经济有关的概念,都将在未来珠三角环境保护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去年广东省编制的《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在都市区建设生态屏障。在西部建设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东北部建设生态防护与水土流失控制区,采用丘陵山区立体农业、庭院立体经营等模式,以沿河流两岸和沿海岸生态农业带建设、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户用沼气池建设为重点,开展以生态防护为主的生态农业建设。

    在广佛中部都市区、深莞惠东部都市区、珠(澳)中西岸都市区,采用生态屏障(缓冲)区建设、生态农庄观光等模式,以沿道路生态农业隔离带建设、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生态农业缓冲区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建设为重点,开展以生态屏障功能为主的生态农业建设。

    在依山环城平原生态农业区,采用稻田立体种养、基塘结合、生态农庄观光等模式,以农田保护区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观光农业区建设为重点,开展以生态种植为主的生态农业建设。《纲要》让人们认识到了农业的生态作用在珠三角的重要性。

    学者:农业循环经济应大力发展

    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系章家恩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通常的理解,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使用资源,强调清洁生产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早已在农业生产领域盛行的生态农业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生态农业在广东许多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使用,但意义上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还不多。在广东一些山区利用发酵技术对人畜粪便和农业废弃物进行沼气生产,通过沼气灯、沼气灶利用沼气作为生活能源,同时把沼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优质养分丰富与速效的沼液和沼渣,用于喂鱼、养猪,或种植作物的肥料,合理循环地利用物质和能量,解决燃料、肥料、饲料之间的矛盾,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良性循环。像清远、河源等地,这样做的农户、企业并不少。而珠江三角洲工业发达地区,将工业废弃物在农业领域实现资源再利用的较多,而且工业与农业之间串联耦合起来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也不乏其例。从不同的尺度来说,广东循环经济已在不同区域之间、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小农户内部展开。广东很多农业企业和农户都部分地参与了循环经济发展,如温氏集团、光明集团等。

    然而,章教授表示,依赖大量化肥、农药发展起来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的“石油农业”,虽然也有一部分物质资源融入农业系统循环,但从根本上说,与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不相符。

    章教授认为,农业是与自然界关系最密切的产业,本身具有资源循环利用的特点。在现代社会,农业不仅仅具有传统的生产功能,而且其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活服务功能也逐渐被提升和认识。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社会需要农业维护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观光旅游与文化教育资源以及生活场所,因此,农业循环经济应大力发展。

    目前,广东许多科研人员正在从事农业循环经济技术与模式方面的研究,如利用工农业废弃物进行堆肥、利用畜牧业废物和生活粪便发展人工湿地进行废物处理和再生利用,以及开发利用许多生态农业技术与模式等,其中有些成果已在示范推广。

    个案:把废变宝

    工业垃圾在农场大派用场

    在循环经济的理念里,没有“废弃物”这一概念,所有废弃物都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对循环经济的探索,也就成了让这些被“抛弃”的资源在产业链中找到自己适得其所的位置。

    几年前曾入广东省环保“黑名单”中的开平淀粉厂,在改制之后,成了工业、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好典型。开平淀粉厂李厂长说,2001年,生产淀粉后无用的木薯渣,以每天500吨的速度累积在工厂围墙里,20多天,就像平地长出一座小山。终于有一天把围墙推倒,把围墙外的小河拦腰截断,河里的鱼猛吃木薯渣,撑死了;下游的鱼断水枯死了。这一壮观的场面,使开平淀粉厂进入了广东省环保局的黑名单。

    去年工厂改制,新任老板陈小平感到一定要想办法把木薯渣运走。当时厂里有几个从暨南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们说暨南大学有教师研究以木薯渣作饲料养鱼、喂猪。

    于是在工厂原来的5平方公里的空地派上了用场,一座大型农场建起来了。每天淀粉加工厂把木薯渣运到农场,用来养鱼、养猪。后来农场开始种木薯,农场种出的木薯到工厂加工成淀粉,再把废弃物运回农场利用,实现了农业与工业的资源循环。不仅如此,李厂长说,现在农场内种粮、种菜,农场基本自给自足了。

    据了解,在开平有几家淀粉厂,大多没建农场,开平淀粉厂还从其它淀粉厂买一部分木薯渣。

    都市农业———城市中的亮丽风景

    在土地紧张、二三产业占主导的珠三角,珍贵的都市农业大受人们欢迎,它的生态功能、旅游价值、优质美味的农产品、对土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是城市循环经济中一道亮丽风景。

    进入广东从化市城郊街光辉村大丘园农场,就可看见一大群鸭、鹅在田垄上不紧不慢地啄食青草,所到之处草都被轻巧地裁剪妥当。据介绍,火龙果最怕的是蜗牛,它们以田园泥土作大本营。鸭嘴犀利敏锐地搜索泥土里潜藏的大大小小的蜗牛,既饱尝大餐又清除害虫,一举两得。火龙果每年产果期长达6个月以上,其间,大丘园农场分大中小多批饲养鸭、鹅,日夜驻防保果安园。

    大丘园在火龙果的栽培过程中从不使用任何的农药,也不给火龙果树施化肥,而是用鸡、鸭、鹅粪便等有机肥料、微生物菌肥料。此外公司附属的农家菜馆所用之鸡、鸭、鱼、菜、肉等为农场本身饲养,蔬菜、野菜也完全不使用农药及化学肥料。

    立体养殖———综合效益大大提高

    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有了以“桑基渔塘”为内容的生态农业“顺德模式”,现在在桑基渔塘的基础上,出现了稻田养鱼、鸭鱼混养等多种形式的结合型生态农业。

    立体种植,它巧妙地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建立立体种植和养殖业的格局,能组成各种生物间共生互利的关系,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并采用物质与能量多层次转化手段,促使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时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少用农药,避免重金属污染物或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立体种植已突破了平面单一层次的传统种养耕作,它是在同一单位面积或区域土地(水域)内建立的多种生物共处的优化组合整体系统。

    在肇庆基良家禽渔牧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的怀集县闸岗等地的立体生态养殖场里,鸭群欢快地在水面游荡,水面下罗非鱼在游来游去。四周群山林木郁郁葱葱,将水库围住,形成天然的屏障,而水库的水清澈洁净。基良家禽渔牧有限公司基良公司以养鸭为主,采用鸭鱼共养的养殖模式大搞立体生态养殖,在水面及四周养鸭,水下饲养罗非鱼的生态养殖模式。鱼鸭共养,省却了场地租金;鸭粪喂鱼,节省了饲料成本,提高了综合的养殖效益。

    在汕尾的广东生宝种养有限公司,名字就透露出这也是一个立体养殖的公司。公司现已发展了水果种植、种草、养鱼、养猪、养鹅项目。生宝种养正在发朗鹅加工项目。公司内部实现了资源循环。以动物清洁废水直接投放渔塘养鱼,在200公顷的种植园内,建起了工厂,新建的沼气工程用来处理鹅粪,1000多亩草可生产干草粉是畜禽理想的饲料。

    有机农业———控制农业污染的根本手段

    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禽畜粪便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在很多地方破坏了千百年来山青水秀的农村形象。新兴的有机农业可以成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举措。发展有机农业的重要目的是改造由于现代化农业而遭到破坏的农业生产环境,通过转换培育一健康、平衡、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系统。比较通俗地讲,有机农业是一种在农业生产中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农业生产体系。

    深圳市宝安区铁岗水库区内彭安生果场,记者看到地下荒草齐膝,荔枝树间挂着一些诱虫灯,这就是有机农业一部分写照。深圳市宝安区水资源总公司的人士介绍说,铁岗、石岩水库是宝安区的两大“水缸”,在水库区有1.15万亩荔枝龙眼果园,都由私营主承包经营。由于果园化学农药和化肥用量逐年增加,两大水库水质逐年下降。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研究的荔枝病虫害有机控制技术让他们找到了解决之路,宝安区政府决定把两大水库区内的果园全部改造成有机果园。2004年“水源保护区有机荔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获宝安区政府批准立项,项目由深圳市宝安区水资源开发总公司牵头、联合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和宝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同承担,并成立了项目公司———深圳市300棵有机荔枝有限公司。现在有机荔枝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10。

    关键词解释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地球就像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而生存,如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

    循环经济是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传统工业化生产是单向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经济,需要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

    循环经济模式可解决当前及今后人类面临的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可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将物质代谢的线性模式转变为循环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案例1:天津“三座大山”从废变宝

    上世纪90年代,钢铁、化工、电力等企业的固体废弃物在天津堆起了三座大山:钢渣山、碱渣山、粉灰山。“三座大山”曾给天津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处理这三座山不仅让政府和企业费尽心机,而且承受了沉重的资金压力。但时过境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当人们用一种新眼光打量这三座山时,才发现这三个沉重的包袱,其实是一种资源,是一种“放错位置的资源”,完全可以重新进入经济循环之中。现在,天津用钢尾渣作工程垫土,不仅减少对土地的破坏,而且使天津钢厂有了额外的效益。碱渣用来生产水泥,十分抢手,减少了山体开挖对环境的破坏。电厂粉煤灰用于生产建筑砌块、水泥、烧砖,供不应求。专门负责钢渣处理的天津钢铁有限公司储运分公司经理张宝忠说:“我们选出的可利用钢料作为原料供应天钢,大量的尾渣用于工程垫土,抢手得很。去年钢渣处理效益达1000多万元,1032名职工年平均工资超过2万元。”

    三座山的变废为宝,为其他行业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天津冠达实业有限公司年产酒精10万吨,多年来,酒精生产后多达130万吨的废液只能白白排放,还污染了环境。近年,他们投资建设回收装置,利用废液生产高蛋白家禽饲料,每年产量达到9.6万吨;同时每年还能回收二氧化碳10万吨,仅废液综合利用一项每年增加效益2亿元。天津挂月酒厂利用原来作排放处理的90万吨废液生产沼气,每年可发电60万度,此外生产锅炉余热还能发电1200万度,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能源开支。张俊成邹兰

    案例2:灰渣变道砖

    上海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起步较早,但进展缓慢。过去垃圾焚烧灰渣均填埋处理,不仅占地且污染大、费用高。但因上海生活垃圾存在“两高一低”现象,即垃圾成分含水量高,有机物高,热值低,直接采用国际技术也难处理。2002年浦东新区固体废弃物管理署着手研究,通过两年科研攻关,终于完成了灰渣做土建材料加以最大化利用的科研成果,还建成了全国唯一一家专业从事灰渣处置的上海寰保渣业示范性工厂。

    新建的示范厂把灰渣变成循环资源重新开发、利用,变废为宝,在引进法国先进技术的同时,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灰渣再利用技术,将灰渣经分拣、筛选等六七道工序分解处理,粗的制成道基材料,细的制成道砖。据悉,新厂每天可焚烧1200吨垃圾,约产出240吨灰渣,原先每吨60元灰渣填埋处置费,一天国家就耗费6万余元,现在不用填埋,制成道砖等基建材料,每平方米还可获利30元,真是点“废”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