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战略调整策略有方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7-01
     国际原油价格早已突破每桶50美元,刚又冲上60美元,接下来呢?华尔街的大投行说,也许会是100美元。

    在北半球炎炎夏日来临之际,长期居高不下的原油价格,自6月23日连续突破每桶60美元新高,顿时令全球工商界和无数民众心慌意乱,真切感受到高油价的逼人热浪。不过专家们并不同意华尔街投行的悲观预测,因为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当前油价受到偶然因素影响,总体来看,情况还未严重到出现新一轮石油危机的程度。

    当然,谁也不否认高油价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这种忧患意识也前所未有地清晰起来。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竞购优尼科,就遭到美国一些政客们的纷纷议论;从6月30日起,胡锦涛主席对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更被外界猜测为中国加强与两个能源大国关系的重大举措。

    客观地看,我们当然承认,只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不断上升。特别是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还不高,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等主要能源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包括石油在内,各种能源的经济价值和战略安全意义,由此的确引人关注。

    不过我们认为,外界显然有些迟钝,没有对中国已进行的能源战略调整予以足够重视。从中央确定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和能源节约型社会等基本布局,就已在中国全面展开。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角度看,中国调整工业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完善和实施节能中长期规划来降低每万元GDP的能耗,都将使能源需求增速得到控制,有利于缓解能源供应压力。

    持续性经济发展,必然需要可靠的能源供应。为确保安全,中国的能源供给首先应立足国内。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也是能源储备和生产大国:中国煤炭地质储量居世界第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勘探开发潜力都还很大;通过应用新技术,中国可以加快发展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以及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关统计显示,中国风电资源有10亿千瓦,多数还未开发;水电资源有4亿千瓦,居世界第一,已开发的不到四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石油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并不高。目前中国的一次能源构成中,煤炭占71%,远高于石油(22%)、天然气(3%)和水电(4%)所占的比重。而从中国能源的地域分布来看,因运输不畅,大量煤炭积压在华北等产地,如能改善运输条件或就地多建电厂,通过有效调剂,煤炭和煤炭发电都还有很大供应潜力。

    当然,随着中国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无论从当前还是未来看,中国都需要在能源问题上积极化解争议,不断推进国际合作。现实地看,中国需要按互利互惠原则,逐渐与能源储备、生产和消费大国加强沟通,而有关能源合作能否顺利实现,还需要那些能源储备、生产或消费大国真正认识到,协助中国缓解能源压力可以实现多赢。

    如从地缘便利性和能源供应潜力来看,中亚地区对中国也许至关重要。比如,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都是能源储备和生产大国,俄罗斯仅石油探明储量就有65亿吨,天然气探明蕴藏量更多达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强,煤蕴藏量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哈萨克斯坦的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也很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高达100亿吨,煤储量39.4亿吨,天然气储量1.8万亿立方米。

    那么,基于中俄、中哈已建立的政治互信和合作基础,我们认为,中国的确可以基于互利原则,优先考虑与俄、哈等能源储备近邻建立战略性立体能源合作关系,以增加相对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另一结论:即使国际油价继续徘徊于高位,甚至进一步上涨,相对于那些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工业国而言,高油价会直接影响中国相关用油企业的利益和正常运行,但短期内还不会对中国造成重大威胁。

    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所谓中国在全球抢购石油的论调,只能是别有用心。那些华盛顿的政客,就更不必拿中海油竞购优尼科说事。因为中国进行石油战略储备及国际石油资源整合的总体布局和实施步骤,远比某些外界敏感者想象的要从容有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