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奶业健康发展任务紧迫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6-29
    积极开拓市场,保护奶源基地是保证我国奶业健康发展的紧迫任务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在全国奶业市场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2005年6月11日

    2002年新一届奶协换届时提出的基本工作思路是: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字的行业精神(协会文化)、四项协会职能。一个中心是推进中国奶业健康发展,提高中国奶业的现代化水平;两个重点是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和培育与开拓奶类消费市场;三个字的行业精神(协会文化)是勤,智,诚;四项职能是协调、服务、维权、自律。2002年以来,中国奶业协会的工作紧紧围绕着“一二三四”展开,特别是一个中心和两个重点,更是抓住不放,有序推进。2004年4月在石家庄成功召开了中国奶牛发展大会,会议的主题是奶源基地建设与奶业健康发展。2004年9月在烟台召开了年会,主题是质量与中国奶业健康发展,明确提出来质量是奶业的生命。这次全国奶业市场形势分析会就是对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同时要解决培育开拓规范市场的问题。

    奶源基地是奶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没有奶源,奶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米之炊,就谈不上奶业的发展;消费是奶业发展的原动力,没有消费,奶源基地也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奶业健康发展也就无从谈起。2002年以来,中国奶协的历次会议都强调奶业健康发展。原因是首先要明确提出健康发展的背景。2002年正是中国奶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在高速发展的主流背后已经隐隐约约显现出一些不健康因素。所以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健康发展的内涵首先是发展,要有一定的速度,因为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健康发展,还应该是一个高素质的发展,作为整个产业要有较高的素质;健康发展也是一个质量概念,从原料奶到乳制品质量要有保证;健康发展还应该是协调的发展,整个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要协调;健康发展还应该是有效益的发展,没有效益的产业没有前途,也是不可能持  久的;健康发展,还包括规范发展,特别是竞争要规范;健康发展最终要达到可持续,包括奶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紧密结合等等。

    2003年年初,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我作了“正确判断和把握奶业发展形势”的发言。发言着重指出:“在我国奶业发展中政府、企业、奶农都有很高的积极性,这是推动我国奶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发展的主流。但同时在一些地方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局部地方违背奶业自身的发展规律,片面追求奶牛养殖发展速度,甚至养牛与干部政绩挂钩,提出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有的地方炒买炒卖奶牛,甚至出现虚假养牛数字,骗取补贴;也有的该淘汰不淘汰,使牛群质量下降。在乳品加工方面也存在盲目建厂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互相争奶源,布局不合理。一些地方奶业发展的盲目性导致加工能力的增长,高于奶牛养殖的增长,乳品生产结构不合理,造成供需失调。由于奶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产业,生产周期长,供给弹性小,产品又有易腐败不宜长期保存的特点,投资大、风险也大。在全国到处掀起奶牛热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的态度。有的地方产生盲目性的原因,主要是主观和客观分离,要求脱离实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需求决定生产,有的往往只看到我国牛奶的人均占有量水平很低,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的情况,但是潜在的需求不等于现实的消费,要使潜在的需求转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是有条件的,而且要有一个过程,这包括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营养知识的普及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等。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进行宣传,努力培育乳品消费市场,尽量缩短这个过程。在分析我国奶业发展形势时,不仅要看到好的方面,还要看到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实现有效的调控与指导。

    通过以上对我国奶业形势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既有机遇的一面,又有挑战的一面,我们的态度是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我国奶业健康发展,因为发展是主题,是硬道理;既有竞争激烈的一面,又有竞争秩序混乱的一面,我们的态度是鼓励和保护正当竞争,因为竞争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之一,但又要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秩序,做到竞争有序;既要看到发展奶业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存在盲目性的一面,我们的态度是保护积极性,克服盲目性,尊重规律性,减少风险性”。我在这里重申这番话,目的是要证明:目前奶业出现的问题是逐步积累起来的,不是偶然爆发的。当时这种现象表现的还不是很清楚,那么现在已表现得很明显了。最近媒体刊发了一些文章,如网上的“谁该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经济日报》的“乳业发烧,奶农吃药”、《人民日报》的“宁厦贺兰倒奶期提前,众奶农发愁”(并配有一篇短评“别把板子打在奶牛身上”)、新华社动态清样的“奶牛养殖与乳品加工两头不见利的问题需解决”。回良玉副总理就此对有关部门已作了批示。这些说明了对当前奶业形势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因此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对当前形势应该如何判断,我的看法是:奶业整体形势主流是好的,但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必须认真对待。新情况、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消费增长趋缓,不是消费的绝对量下降,而是消费的增长幅度变慢,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二是奶牛饲养效益下滑。由于国家粮食供求当年产不足需,靠挖库存,靠进口,使粮食供求关系趋紧,粮食价格上涨,并带动饲料价格上涨,饲料价格上涨使奶牛的饲料成本上升;而奶农原料奶的销售价格稳定,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下降,如太原下降了50%,大同下降了60%,从而使奶农养牛效益下滑。但双城五家镇全镇每头奶牛纯收益1500元,最好的可达4000元。所以不是说饲养奶牛没效益,而是饲养低产奶牛没效益。现在局部地方也有养奶牛亏损的,所以杀牛现象确实存在。不产奶的牛正常淘汰,这是应该的,但是由于奶牛饲养积性下降导致杀牛,应该引起重视。三是由于饲养效益下滑,奶农养牛积极性明显下降,奶牛热迅速降温。四是加工企业效益下降。加工企业收奶价格没变,甚至明稳暗降,但是在整个国家宏观经济大背景下,能源(水、电、油、煤)、原材料(包括包装材料)、工资大幅度上涨,造成整个加工企业的成本上升;而终端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没有涨,甚至由于竞争不规范自相残杀,互相降价搭配销售,实际价格已出现下降。成本上升,销价下降,挤压了利润空间。这样就给加工企业带来压力,导致经营困难,有的甚至出现亏损,2004年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亏损在30%以上。

    面对上述情况,使有的同志认为,我国奶业的发展已经供过于求。通过座谈,我对现在形势的判断是,目前奶业只能说是乳制品存在着区域性、阶段性、结构性产大于销,不能说是供大于求。产大于销与供过于求有本质上的区别。中国奶协最近发表的《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表明,奶制品的消费和GDP的增长是成正相关的,居民人均收入每增一个百分点,奶类消费要增0.674个百分点,说明奶类消费的需求是有的,但还没有变成现实的消费。原因一是饮奶知识缺乏,不懂得饮奶的重要性。这部分人有钱喝奶也能够喝奶但没喝,在济南市了解这部分人占40%左右。如果通过宣传,提高认识,情况就不一样了。二是饮食习惯。乳糖不耐症的存在使大量人群想喝奶,因怕腹泻而不愿意喝。三是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加上媒体的炒作,使负面影响放大,打击消费者的信心,不敢喝奶。四是行业内部竞争不规范。为了赢得市场份额,不惜采用广告战,价格战,使消费者形成误区,认为奶业、乳制品利润空间很大。造成消费者不降价就不买。   2004年5城市入户调查1500户消费者,一半以上消费者不相信企业广告。五是由于工作不力,存在该喝奶却没有喝奶的人群。首先学生是最应该喝奶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不仅小孩要喝,老人要喝,重要的是中小学生要喝上牛奶”。由于我国学生饮用奶计划推行不力,全国两亿学生(城镇8000万)饮用学生奶的只有不足200万份,还不到百分之一。其次是想喝喝不着的人,大多是农村和城镇边缘的高收入人群。原因在于供应网络没延伸到那里。如果调整营销策略,建立销售网络,销售就上去了。山东佳宝在乡镇建了近2万个营销点,今年的销量比去年增加30%。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奶业正处于关键期,发展遇到了困难,或者说是遇到一个“坎”,但是困难可以克服,“坎”是可以过去的。在这个阶段如果措施得当,奶业就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如果措施不当,奶业就可能出现徘徊、停滞、波动、下滑,甚至大起大落。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冷静地分析奶业形势,更加清醒地认识奶业存在的问题,减少盲目性,增加自觉性,从而使奶业发展回归到理性的轨道上。渡过这个阶段,中国奶业将由爆发式增长转入渐进式增长,由超常规发展转入正常发展,由速度型转为质量效益型,由粗放式转为集约型,由原来产品单一,结构同质化向结构多元化发展。

    为了渡过这一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冷静应对,精诚团结,共渡难关。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政府要把原来错位,缺位、越位的现象纠正过来,要真正归位。一是要立法,依法治奶、依法兴奶。二是要制定标准,要适应形势的要求,制定新的标准,修订原有标准。三是要监管到位。四是要制定规划纲要。五是提高奶制品的市场准入门坎。六是实行政策支持。首先是金融方面,在宏观调控时,也应向奶业企业提供必须的贷款扶持。其次在土地政策方面要鼓励发展小区,小区用地应视为农用地;种草、青贮,应该享受补贴,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规模化,提高饲养水平;良种补贴已启动,但规模太小,只有1500万元,要加大力度。七是应制定政策,促进奶业的产业化经营。奶业不形成产业化,市场一出问题,首先受冲击的就是奶农,加工企业有多项选择,而奶农没有选择,只能卖牛、杀牛、倒奶。如果继续下去,奶农积极性没有了,也就没有了加工企业。奶业是一个产业链条,只有同时抓市场和奶源,才能使奶业健康发展。不保护奶源基地,等于破坏了奶业的发展基础,加工企业与奶农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唇齿相依,共存亡的关系。八是实行进口约束。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是奶业出口大国,出口市场首选中国,因此,在与其谈判时,应从保护民族奶业的角度,认真考虑技术标准和关税减让的问题。

    企业应开拓市场,保护奶源。一是要正常收奶,禁止压级压价,要及时兑现奶资。二是要开拓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目前,奶粉销售不畅,液态奶消费增长也趋缓,但酸奶和奶酪消费增长较快。在中国,奶酪消费基数虽然很小,但增长却很快,将逐步进入奶酪消费时代。同时,调整营销策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三是要注意和奶源基地的关系。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对奶源基地负责,对奶农负责;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持久,对奶农没有社会责任他不卖给你奶,对消费者不负责他不买你的产品。四是要避免恶性的价格竞争。现在奶卖不过水,有的地方中学生配餐是馒头加矿泉水,而不喝奶。降价销售一方面体现了内部不和,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因此,产业要发展,行业要振兴,内部和谐很重要,大家要齐心协力,精诚团结,共渡难关;否则最后受损失的是大家,是整个行业,谁也不是赢家。

    奶业协会应做的几件事,一是会后要根据这次会议的意见,把当前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向国务院写一个报告。二是准备与教育部沟通,争取请奶协专家写一篇课文,进入中小学课本,这样从娃娃抓起,形成饮奶习惯,扩大饮奶人群,增加奶品消费。三是与农业部一起,向中宣部建议播发饮奶公益广告。要想把消费市场这块蛋糕做大,必须解决认识问题和习惯问题,这有赖于公益广告。公益广告的费用,建议主流媒体优惠一部分(或免费),财政补贴一部分,企业拿一部分,按销售额,统一提取。泰国政府每天在电视上做广告“今天你喝奶了吗”,对促进泰国饮奶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建议中宣部规范媒体报道,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对民族奶业这个幼苗倍加呵护。四是中国奶业协会成立了HACCP认证中心,可以为会员提供保证质量方面的服务。

    今天和大家座谈,受到很多启发,谈了上述意见,供大家参考。我相信,只要大家协同动作,中国奶业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