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国畜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6-07
     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2%,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已经成为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特色突出,区域化布局、市场化特征鲜明。“十一五”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增加畜牧业比重。结合这一形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的韩俊与潘耀国共同撰写报告,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畜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

    一、中国畜牧业发展目标

    首先,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是世界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畜产品的市场定位一定要准确,尤其是几年之内的目标市场的确定更要恰当。中国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是世界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富裕起来的具有现实购买力的5亿人口,就是未来几年畜产品的目标市场。

    其次,人均每天消费2两至3两肉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需求。城市高收入家庭年人均肉类消费39公斤。农村先富起来的人吃肉25公斤,这些高收入户占了农村总户数的20%,高收入户中又有一半,年人均纯收入在7657元,这些富户占到农村总户数的10.26%,农村有1亿先富起来的农民,年人均吃肉31.34公斤。城市高收入人群家庭肉类消费2.2两,加上在外消费平均每天肉类消费3两左右,也就是一日三餐每顿1两肉。农村先富起来的农民每天消费2两肉。未来5~10年城乡居民人均年肉类消费,由现在的33公斤和19公斤会上升一个台阶,还难以达到富裕人口今日的消费水平,但会逐年向每日2两或3两的消费水准逼近。

    第三,“十一五”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增加畜牧业比重。生猪和禽蛋业在中国是相对成熟的产业,只要市场有需求,猪肉和禽蛋在短时间内就会保障市场供应。肉鸡的生产一上来就是规模经营,它的目标市场是城镇居民,而对中国肉鸡产业拉动力最大的是日本、韩国、俄罗斯、西欧等国际市场以及我国的香港。猪肉和禽蛋跃居世界第一,是全国人口基数大和国人的消费偏好塑造和支撑起来的,禽肉比重迅速上升到肉类总产量的20%,靠的是购买力高的城市人和国际市场。

    第四,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热点是牛奶和牛羊肉。从1992年到今年,大部分畜产品的销售价格出现显著上升的趋势,价格上升幅度最高的畜产品依次是牛奶、牛肉、羊肉、猪肉和鸡肉。这是市场需求的拉动力以价格上升的方式给生产者发出的指令:牛奶和牛羊肉必将成为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消费的热点。奶类是我国将来需要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奶类消费量也将呈大幅增加趋势。奶牛生产向华北集中,华北牛奶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迅速上升,东北和华北是我国的奶牛生产带,其牛奶生产量占全国生产量的60%以上。

    总体来看,在未来几年、十几年,我国肉类和禽蛋产品将长期保持供给略大于需求的格局。与肉类产品和蛋产品相反,我国奶产品则长期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肉类、禽蛋的增长速度将越来越趋缓,在肉类结构中,猪肉比重继续下降,禽肉和牛羊肉比重持续上升。而奶类产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未来十几年,中国人的畜产品消费进入稳定增长时期。城市有很少一部分人消费确已饱和、甚至出现量的减少,但这只是食物之间的品种替代,而从整体上看,仍处在稳步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的“上升”阶段,特别是牛羊肉、禽肉、液态奶和乳制品、水产品,还将出现迅速增加的态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广大农村居民随着收入增加,肉类和蛋类消费将会出现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农村奶类消费的现实需求的出现可能会晚一些年,但潜力会更大。

    二、发展重点

    1.在畜牧业结构调整上,必须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在发展高产品种的同时,要特别重视中国特有品种的发展,满足各地区、不同消费人群的特殊需求。加快牛羊肉、禽肉生产,突出奶类和优质细毛羊生产。

    2.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各地形成各具特色的畜产品集中生产区,加速全国畜牧业区域化进程。农区畜牧业要重点发展养猪、养禽和节粮型草食家畜牛羊的发展。牧区畜牧业要改善草地生态环境,以草定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城郊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畜牧业。各地畜牧业发展一定要走因地制宜的发展道路,尽量避免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趋同。

    3.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要大力增强畜产品加工能力,提高加工深度,增加加工品在总产品中的比重,这是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增加人们畜产品消费的重要措施”,尽快改变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

    4.提高畜牧业科学技术对畜牧业的促进作用,在加速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过程中,技术因素将越来越起着决定性作用。要重点抓好畜牧业现代养殖示范园区、畜产品加工示范区。科技推动战略的中心是畜禽良种选育和疫病防治,这两项工作在任何情况下都得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普遍重视。

    5.进一步促进畜牧业规模化生产。养猪户数减少,养殖户养殖规模在扩大,生猪饲养资源逐步集中。中等规模生产场户在规模化养殖中的数量和产量比重不断上升。大规模生猪生产场略微增加,但数量仍然很少。中型规模肉禽生产场户数量持续增加,发展势头良好。蛋禽和肉禽专业户饲养为最优养殖规模,专业户肉鸡饲养具有规模效益。在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畜禽散养户利益,使他们能够获得畜牧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好处。总体上讲,专业户和中等规模户是中国未来畜牧业的主力,也是实施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战略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