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将建设五大优势农业区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6-03
    从汕头市农业部门了解到,汕头市已完成五大优势农业区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五大优势农业区的发展目标,标志我市发展现代农业、效益农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五大优势农业区包括:

    ——粮菜轮作农业区。这一部分包括潮阳、潮南、澄海的练、榕、韩三江平原地带,耕地面积约45万亩,占全市面积80%以上,目前以盛产稻谷、蔬菜及部分水果为主,是汕头农产品生产的重点区域。按规划,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开展小区域试验示范,规划建设成为以发展优质稻与名优蔬菜生产为主的特色产业带,形成汕头农业的拳头产业。

    该区规划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粮菜轮作,提高名、优、特、新品种覆盖率,并配套建“潮汕小菜”加工区,发展农产品流通业。其主要生产镇有潮阳关埠、潮南峡山、澄海莲上等26个镇的全部或大部区域。

    ——“菜篮子”农业区。范围主要是汕头市中心区(金平、龙湖、濠江区),面积约8万亩,进一步建立完善菜、鱼、禽、蛋生产基地,发展城郊型、生态型农业,并配套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及产地中心批发市场,为汕头市中心区提供菜篮子商品,并发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其主要生产镇设于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属于农业的镇或街道。

    ——果林生态农业区。主要集中于小北山、大南山系的山区镇村,以及金平、澄海境内的桑浦山、莲花山麓沿山地带,面积约18万亩,大力发展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知名度的三棱橄榄、乌酥杨梅、乌叶荔枝、狮头油甘、青梅、香蕉、林檎、草莓等地方特色水果名产,以及新引进的台湾、东南亚名优水果品种,并以此为重点建立山区生态农业基地,加强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建设,实施林果结合改造,强化鲜果生产管理和产后处理,提高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其主要生产镇有潮阳金灶、潮南红场、澄海盐鸿等镇的全部或大部分区域。

    ——立体养殖农业区。包括潮阳的三屿围、龟三围、潮阳潮南的南中围,金平区的牛田洋以及澄海的澄饶联围等江河水网地带,加快建设5个连片万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区,并带动区域内地方水禽的迅速发展。重点抓好鱼塘的规格化标准建设,优质鱼类品种的种苗繁育和推广,并推行立体种养模式,形成生态循环的鱼、果、禽主产区,同时发展精深加工,加快建设出口水产养殖基地,发展海洋产业。

    按规划,其主产镇集中在潮阳区西胪、潮南区陇田、澄海区溪南等镇,面积5万亩。

    ——南澳生态旅游农业渔业区。利用南澳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扩大海水养殖,发展桔红、宋茶、香蕉、优质甘薯等名优特产的生产规模,构建生态旅游农业渔业观光区。其主攻方向是构筑生态岛,突出发展海洋产业和特色农业。

    市农业部门提出,力争到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10亿元(2004年为80.56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200元(2004年为4089元)。

    据市农业部门介绍,建设五大农业区过程必须突出重点。要围绕蔬菜、畜牧、水果、水产等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的农产品,着眼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下大力气抓好一批生产和加工骨干基地建设,壮大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要把加快发展畜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建设一批禽畜规模养殖场和现代化养殖示范村镇,不断提高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努力增创海洋资源新优势,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扩大藻类、贝类、罗非鱼等的特色水产养殖,大力发展多门类水产品加工,扩大水产品出口。力争到2010年,养业(含畜牧、水产)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

    农业部门指出,对目前规模不大,但发展势头较好的一批优新花卉生产基地,以及依托当地自然资源、特定农产品和农科园地建立起来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基地,要加强引导和扶持。还要充分利用汕头优越的气候条件,进一步提高反季节蔬菜和冬种生产的规模和档次。同时要大力推进粮食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提高种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