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业的困境和出路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6-03
     我国养殖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发展,从过去多年的畜产品极度缺乏状态,达到了敞开供应满足市场需求的现状,它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生活所必需的肉、蛋、奶,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养殖业在整个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有的成为支柱产业。但是,近几年来,农村养殖者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还有些倒闭破产,发展前进的道路越来越窄,困难越来越多,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估农村养殖业面临的困难?走入困境的原因在哪里?出路在何方?现就这些问题做一叙述。

    当前养殖业的困境经济效益降低,甚至亏损近几年,农村养殖的效益明显降低,有些发生亏损,从总体情况看可以说是“三分天下”:即1/3的场户亏损赔钱;1/3的场户不赔不赚;1/3场户略有盈余或赚钱。所说的赚钱相当一部分赚的是自己的劳动力钱;只是把给别人打工变成了给自己打工。真正一年可赚上万元、几十万元者为数甚少,而且这部分人一是有经营头脑,二是有一定资金,三是有一定技术,又赶上了行情,“运气较好”。

    疫病成为养殖业的拦路虎中国农村养殖的特点是规模小,起点低,群体大,全国遍地开花。不少养殖户至今缺乏对生物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致使许多传染性疫病发生严重,不仅种类多,而且较普遍地发生混合感染或多重感染,畜禽疫病的严重发生已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行情变化无常,风险较大养殖业行情常受饲料价格的影响,饲料价格又受粮食收成的影响,粮食生产又常受天气的影响,人力极难控制。另外,在某种畜禽发生烈性传染病时,又会采取扑杀、限养、禁运等措施,这些因素往往造成畜产品价格的起伏波动,价高时农民一哄而上搞养殖,价低时又一哄而下,这样的结果又为下次的价格波动埋下了隐患。

    缺乏技术,知之甚少我国农村的养殖技术多来自模仿别人,跟着干,还有一些出于个人想象。据《农村养殖技术》调查,在农村治疗兽病依靠自己的占84%。防病措施靠打疫苗的占96%。购买用品的依据:同行推荐占39%;根据广告占50%;自己想象占11%。由于对养殖业特点和客观形势了解甚少,又缺乏最基本的养殖技术知识,所以从事养殖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搞养殖赔了钱还不知道赔钱的真正原因在哪里。

    产品贮存期短,销售渠道不畅农村小规模养殖多无固定销售渠道,主要依靠当地农贸市场,部分通过不固定的商贩外运,遇有产品过剩或外销困难时,又因属于鲜活产品不耐贮存,所以即使赔钱也不得不出售。

    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小农意识的影响中国传统农业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养殖业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副业的地位。用传统农业的意识来对待现代集约化生产的养殖业,不论从指导思想、生产模式和生产技术等各方面相距甚远,尤其是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养殖业的需要。

    文化低,素质差,自以为是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大学文化程度的占0.05%,高中文化程度的占4.5%,文盲半文盲占22.25%。在近亿名外出务工人员中90%人员一般只读到初中,有的甚至没有接受完9年义务教育,只能做一些脏活、累活、技术含量低的活,靠出卖体力挣点辛苦钱。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低下已成为从事现今养殖业生产的主要障碍。许多农村养殖生产者凭着模仿别人和“想当然”、“自以为是”等从事现代养殖业生产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因为现代养殖技术是一种含有多学科先进科学成果组合而成的,技术含量很高的复杂而实用的综合技术,不是靠一招一式或一个措施就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可以成功致富的。

    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和技术支持我国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从宏观上对发展农村养殖业做了很大努力,但其中也不乏搞形式、造声势,有时还侧重于发动、号召,或从经济上给予救济、贷款等,而缺乏有计划,持之以恒的引导、服务和技术支持,由于养殖生产者缺乏正确的意识和较成熟的技术,所以往往以失败告终,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农村养殖者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极为重要。

    养殖环境急剧恶化,走向损人毁己的道路

    农村养殖是在庭院养殖各自为政的基础上形成的,缺乏环境保护和养殖业所必需的生物安全意识,对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和理解。目前在搞养殖的农村可见院内院外污物到处堆积、粪尿横流、臭气熏天、蚊蝇成群、老鼠乱窜,购买病死畜禽者入村串户,如此恶劣的环境已成为畜禽疫病发生和传播的主要疫源地和散播来源。近些年,在我国每发生一种新的畜禽疫病,一般在1~2年内即可遍及全国;每发生一种传播性较强的疫病,往往在短期内可在多地暴发。造成这种状况,与我国当前散布于全国的小规模农村养殖的生物安全状况有极大关系。

    走出困境的出路在那里提高对养殖业特点的认识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要对养殖业有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它是综合多种学科研究成果的实用技术,它的技术含量很高,学科之间关系相互配合密切而复杂。养殖业还是风险大,甚为脆弱的行业。搞好养殖业,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科学技术知识,不可轻信道听途说,不可把希望寄托于“行情”和“机会”,或“听天由命”。

    学习和掌握实用技术此问题应从两个方面解决。一方面是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协会、有关畜牧业生产经营单位、大专院校等有条件的相关单位,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本着多讲怎么办,少讲为什么的原则,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另方面是养殖者本人,要有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决心和信心,有了主动的学习欲望,就可为养殖的成功打下初步基础。学习方式为可以买几本适合于自己的书籍,系统自学基础知识,只要能长期坚持不懈,必有收获。还应配合遇到什么问题就查阅有关书刊,订一两种适合自己的报刊杂志,以期学习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了解较新的技术和知识。还应拜有学历、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师,建立联系,请教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只要有决心,持之以恒,学习态度谦虚诚恳,一定能有良好的收效。有条件的可以亲自或把子女送出参加学校举办的短期或长期培训,为进一步发展养殖业奠定基础。

    政府支持,建立各种不同形式的行业组织

    可以建立专业性互助组、合作社或协会,这些组织除可传递信息、互通情报、交流经验外,还应是一个自律和相互监督的组织,通过它解决任意排污、科学处理病死畜禽、不买卖病死畜禽、杜绝传染等问题。组织的名称无关紧要,不要追求形式,叫互助组也可以,关键在于能发挥真正作用,要讲求实效。政府或有关部门可帮助进行组织,但不能包办代替,成了官办组织可能是费力不讨好,会成为一个没有生命力的组织,早晚会走向自我瓦解的道路。

    走出庭院,建立养殖小区这是走向科学养殖,走向规模化养殖的必由之路,也是减少人畜共患病所必需。建立养殖小区,要请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规划和设计,既要适合不同畜禽特点,又要解决好生物安全防范和防止环境污染的问题,不要像有的地方将养殖小区建在公路旁、门对门、户挨户,成为便于来人参观和“显示政绩”的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