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市场有了“风向标”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5-24
    为更好地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农业部将从今年5月开始每月定期发布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信息。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信息将逐步成为我国农产品市场变动的“风向标”和“温度计”,为维护农产品市场健康运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就是在原有农业信息采集处理工作基础上,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进行大胆调整、改进、充实和提高,打造数据、分析、会商和发布四个工作平台,通过一支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定期对农产品的生产、需求、库存、进出口、市场行情和生产成本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实施先兆预警,为政府部门、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决策参考的系统。据了解,自2002年以来,农业部率先建立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发展,基本实现了对主要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走势等重要信息的动态适时监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制约,农民、生产经营者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传统的信息工作方式,在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方面,都难以满足这些要求,特别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因此,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掌握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诸多信息,强化农业公共信息服务,成为政府职能转变和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牛盾认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适时启动相应的预防、调节、保护措施;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可以带动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强监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向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信息,引导他们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生产结构,避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提高收入。四是有利于解决我国小规模生产与国际大市场的矛盾,帮助农业生产经营者获取信息,不断改善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农业部主要采取“依据核心指标,参考辅助指标,综合分析报警”的原则来确定警级警线,基本上按照无警、弱警、中警、强警4个等级来划分,并从供求安全、进口影响、生产收益三个方面进行报警。在实际操作上,除了考虑三个核心警情指标(供求安全、进口影响、生产收益)和三个辅助警情指标(生产波动、国际价格竞争力、市场价格波动)外,还要分析其它监测情况,并进行会商。当出现警情时,及时进行报警,为国家宏观决策和生产经营者提供适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牛盾说,虽然在国外已经有50多个国家建立了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但在国内还没有现成的经验,目前我们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这项工作不简单地等同于以往的信息工作,不仅需要整合原有的信息渠道、信息资源,还需要建立健全预警指标体系、充实培养专家分析队伍等,要做的工作很多。今年,农业部在总结近几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监测范围、信息来源、分析方法、队伍建设、考核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必要改进和调整。随着国家“金农工程”项目的启动和实施,作为其核心内容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必将得到全面、系统的提升,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监测信息也将逐步成为我国农产品市场变动的“风向标”和“温度计”,为维护农产品市场健康运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