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国休闲牛肉将步入“黄金时代”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5-19
   随着我国牛肉进口关税下降至12%,看到市场机会的国外牛肉制品企业纷纷抢滩大陆市场,2004年,仅美国有权向中国出口加工牛肉的企业就已从以前的十几家剧增到6000余家。

    牛肉加工业潜力大爆发

    随着国家畜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牛肉产业得以持续快速增长。据农业部畜牧司定点调查月报资料统计,2004年城镇居民牛肉人均消费量为0.18公斤/月,同比增长12.5%;人均消费额为2.93元/月,同比增长21.58%。而在出口市场,2004年我国加工牛肉出口量为2.17万吨,同比增长28.21%;出口额为6726.50万美元,同比增长64.51%。

    国内牛肉食品市场容量的急剧膨胀,以及牛肉产品出口量的猛增,说明我国牛肉加工企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是我国牛肉全年人均消费量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市场容量仍然拥有极大的上升空间。另一方面,虽然我国是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世界第三牛肉生产大国,但多年来,我国在国际牛肉贸易中影响力十分有限,出口市场还有着更广阔的天地等待我们去开辟。

    我们甚至可以预见,从2005年开始,我国牛肉加工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结合自身优势把握机遇

    在整个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的背景下,如何整合优势资源,把握机遇?五洲牛肉有关人士认为应坚持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把握机遇,迎接市场挑战!

    延伸产品线

    五洲牛肉位于有全国第一养牛大县之称的安徽蒙城县,正处在中原肉牛带上黄牛“金三角”(蒙城、涡阳、利辛)的中心位置,牛肉原料优势明显。良好的原料优势也确立了五洲牛肉的成本优势,二十多年来,五洲牛肉始终坚持走专业化牛肉深加工、精加工的路线,打破了牛肉产业一直以来存在的产品品种单一的缺陷。除牛肉干以外,他们已先后开发出牛肉松、牛肉酱、牛肉酥饼等五大系列六十多个品种的精加工牛肉食品。在加工方向上,他们选用优质牛肉的低档部位肉进行深加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

    西式技术打造中式口味

    中国牛肉产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方向发展。要引进先进的牛肉深加工生产设备,采用西式产品的生产工艺,在保持中式产品风味的前提下,提高产品出品率,使中式产品能做到标准化、自动化生产,从而改变传统中式制品的作坊式生产模式。同时,依托技术优势,与牛肉食品技术研发单位合作,实施“公司+科技人员+农户”的运作模式,建立了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牛肉产业链。

    在领袖品牌缺位中崛起

    多年来,我国的牛肉食品行业一直缺少领袖品牌,这对五洲牛肉而言就意味着机会。2000年,五洲牛肉聘请著名笑星牛群担任品牌形象代言人,先后在央视、安徽卫视、上海东方卫视等电视媒体大量投放宣传广告,并在全国发布了大量的地面广告。在广告投入所带来的品牌效应基础上,五洲牛肉产品已在国内发展经销商近300家,销售网络已基本形成由省级向地级覆盖、东部向西部延伸、流通向终端渗透的不断推进的良好布局,部分产品出口到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五洲牛肉以9%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行业第一,其中品牌效应的贡献不可磨灭。

    因此,国内的牛肉加工企业也可以学习和借鉴五洲牛肉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借2005年休闲牛肉的“黄金时代”真正做强做大,打出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