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措施促进“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5-19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高鸿宾18日说,去年以来,我国采取四大措施促进“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成效显著。

    一是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进一步促进农民减贫增收。高鸿宾说,去年中央财政用于“

    三农”的支出达到2626亿元,农民得到实惠之多,是历史上少有的。从今年开始,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免除农业税。

    二是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提高贫困农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比如国家确定了260家扶贫龙头企业,在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支持下,带动贫困地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加大对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正在稳步推进。

    四是实施城镇居民就业工程,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执行最低生活保障线政策,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推进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

    在18日召开的东亚地区“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政策研讨会上,与会各国代表高度评价了中国政府的努力。(完)

    国务院扶贫办:我国扶贫开发工作面临三大困难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徐京跃、刘菊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高鸿宾18日表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繁重,面临三大困难。

    一是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依然很大。目前我国的贫困发生率虽然降低到3%以下,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依然很大。2004年底,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2610万。这些人口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偏远地区,解决他们的问题,难度越来越大。

    二是防止返贫的任务很艰巨,减少贫困人口的速度明显趋缓。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年均减少1370万,上世纪九十年代年均减少620万,进入本世纪年均减少150万。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初步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抵御自然灾害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很弱。

    三是贫困人口和其他人群收入的差距在扩大。从1992年到2004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从2.33:1扩大到了3.2:1,贫困人口的收入上限与一般农民的收入差距也从1:2.45扩大到了1:4.39。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意味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困群体的相对弱势地位比较突出,需要在宏观政策上进行调整和完善。(完)

     我国为缓解和消除东亚地区贫困提出四点倡议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徐京跃、刘菊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高鸿宾18日在东亚地区“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政策研讨会说,东亚地区是全球发展中国家比较集中的地区,贫困人口占全球贫困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为缓解和消除东亚地区贫困,我国提出四点倡议。

    ——加强东亚地区“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政策的合作研究,畅通信息知识的交流渠道,进一步提高扶贫领域合作水平。

    ——更多地组织东亚各国扶贫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对话,加快扶贫理论成果向政策实践的转化。

    ——利用国际社会力量,加强对东亚国家从事扶贫工作人员的培训。

    ——国际组织要把工作的重点和目光更多瞄准贫困人口较多、贫困问题较严重的东亚和其他地区。

    记者了解到,这次研讨会是由国务院扶贫办、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英国国际开发署联合举办的,是继去年上海全球扶贫大会之后,与会各国在扶贫领域的又一次交流与合作,来自亚洲、非洲、拉美等国的14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高鸿宾表示,各国从本国实际出发创造出的成功经验,都将突破地域界限,在更多的地区得到实践和放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