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 力争国家“十一五”计划重点科研项目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4-19
     4月15日—16日,为期两天的“通威水产科技园建设及通威水产研究方向研讨会”在蓉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水产研究及动物营养专家纷纷就通威(通威股份,600438)水产科技园的定位、思路、设计及建成后在中国及世界水产业的重要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期间,刘汉元董事长及所有专家达成两项一致意见:一是全面启动“通威股份416计划”。正式聘请六位国内外顶尖专家组成顾问小组,为通威水产科技园及其系列项目的筹备、实施、评估及论证进行全面跟踪、支持和技术指导;二是正式启动“中国淡水鱼类863项目”。决定在5月底前正式将淡水鱼类的基因测序项目报国家科技部,力争纳入国家十一五计划重点科研项目。

    国内外顶尖专家悉数到场

    与会的六位顶尖专家包括,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徐安龙,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桂建芳,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陈放,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兼北京大学教授林硕,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应用生物系教授王乔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博士后、中国农大农牧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通威股份独立董事王若军。专家们齐聚通威,就通威水产科技园建设、水产研究方向及系列项目展开探讨和论证。通威股份董事长刘汉元,通威股份水产研究所、水产研究中心、鱼类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水产科技公司、水产试验场等通威股份几大核心研究机构教授、专家、学者悉数到场。

    通威股份416计划全面启动

    “416计划”旨在全面规划、引导和落实通威水产科技园的系列建设项目,评估、论证通威股份现在及未来水产战略研究方向,为打造通威水产王国、全面确立通威在中国及世界水产领域的领先地位奠定基础。本计划的启动及全面实施,将大大强化通威在我国水产及饲料行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成为通威股份稳健快速发展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详细阐释“416计划”时,刘汉元指出,整个通威水产科技园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增加近500亩,今年年底前将在成都全面建设完成,园内兴建的鱼菜花卉共生系统、培育的各种名优苗种、淡水鱼博物馆、良种繁育中心等将成为熊猫基地附近的又一个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亮丽景点。会上,专家们就“416计划”中的通威水产科技园的研究领域、主要功能、价值评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作了全面的分析。经过严肃、认真的论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通威水产科技园是一个集特色渔业、节水节地渔业、环保渔业、知识渔业和观光渔业为一体的现代渔业样板,整个项目具有极高的建设价值,能够将研究、开发、推广、示范和普及水产科技知识集于一身,这对于四川、中国以及全球水产科技领域的发展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刘汉元董事长在会上就通威水产科技园各个子项目作了详细介绍,并表达了通威股份在未来十年里将继续以发展水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及生产,完善整个水产产业链的坚定决心。

    “中国淡水鱼类863项目”意义重大

    与会专家同时指出,在有“中国淡水鱼类863项目”之称的淡水鱼类基因测序和生殖免疫项目中,将尽量争取到两个亿的专项科研资金,尽快投入到草鱼或鲤鱼的基因排序工作中。在国家的“863计划”中,已经包含有对海水鱼类的基因测序项目,而淡水鱼类在国内外是一片空白,为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专家们表示将加快前期调研和申报工作,力争5月底前上报国家科技部。在论证及评估本项目时,美国加州大学的林硕教授指出,如果本项目申报成功并实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及里程碑意义,在中国及世界水产发展史上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将全面确立通威股份及中国在世界水产界的领导地位。会上大家还一致确定,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徐安龙、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桂建芳担任该项目前期首席科学家。

    鱼类基因工程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目前,通威水产科技园一期工程在鱼类基因工程研究方面已取得了重大成果。通威股份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企业承担的国家水利部“948”项目“鱼类基因工程研究关键技术”已成功验收。四年来与美国奥本大学等开展国际合作,先后进行了大口鲶、建鲤、彩鲫等5种鱼类的基因品种培育工作,已培育出4种鱼类基因工程新品种,基因的导入率为38-45%。国家、省、市验收组成员经过现场考察,详细审核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和财务审计报告,听取项目承担单位的工作汇报和成果汇报,并提出质疑等各项严格程序,层层把关,最终一致通过验收。该项目引进了先进的一期设备,建立了居于国内先进水平的鱼类基因工程研究实验室,同时,本项目为我国鱼类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和产业化提供了技术和人才储备,并以此构建与培育国内淡水鱼养殖新品种,从而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园区内的工厂化养殖、水产良种繁育试验等方面也已奠定了扎实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其设计水平和运行成果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