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合“三元经济”循环发展的链条——关于玉米生产的调查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4-18
     春播从南到北紧张地进行着,在我省农村,玉米肩负着粮食增产的重担,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因此玉米的播种面积增加对粮食增产的技术贡献率增大。去年我省玉米总产超过小麦,已经跃居粮食生产第一位。但是,我们还应看到,许多人对玉米生产的认识仍不清楚,不了解玉米在粮食中的地位。

    一年的玉米产量上去了,并不能说明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生产机制,支撑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的机制还有待探寻和建设。解决认识问题,放开手脚加大玉米的增产增收能力,是一件迫切而重要的工作。

    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商洛、咸阳和延安的春季玉米播种区,拜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玉米专家薛吉全教授,从而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认识:重视粮食生产,就要根据我省的实际,大力发展玉米生产,以此来确保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而只有加大玉米生产,才能促进饲料产业的发展,形成农业“三元经济”(粮食、经济作物、饲料)结构,让农业经济内部循环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耕经济形态,长期停留在粮、经二元形态中,由于缺失饲料一环,不能支撑畜牧业的大发展,农业经济内部很难形成良性循环。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全面向小康快速过渡,我国农业经济自然而然迅速向“三元经济”过渡。在饲料用粮中,70%至80%是玉米。因此可以说,我们日益丰富的餐桌上,肉蛋奶比重的不断增加是建立在玉米增长的基础上。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这样一种观点,人均占有玉米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常,我们习惯用人均占有粮食数量来衡量粮食安全水平,但若细化这个指标,按世界人均消耗口粮统计,发展中国家为170公斤,发达国家为137公斤,有人预测本世纪初我国人均消耗口粮为213公斤,达到或已超过了这个水平。然而,从实际看,我国的粮食人均占有水平仍低于世界许多国家,差距究竟在哪里?在人均占有玉米量的水平方面。比如,我国人均占有玉米仅为109公斤,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人均达400公斤的数量。而我省人均玉米占有量仅为100公斤左右,还低于全国水平。基于这种分析,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农业承受的压力和瓶颈,不是食用口粮的短缺,确切地说,是转化为肉蛋奶饲料用粮的不足。专家预测,随着人们膳食营养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一二十年内,我国的玉米产量将出现巨大缺口。

    在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循环中,由于饲料环节发展得不足,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一方面,耕地严重缺乏有机肥;另一方面,大量作物秸秆被焚烧,形成恶性循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弥合“三元经济”循环发展的链条,做大做强饲料产业,支撑畜牧业的大发展,所有这一切都要求玉米产业做基础。另外,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把玉米深加工成工业产品比玉米自身可增值3-8倍,在国际市场上,以玉米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多达500多种。玉米淀粉含量高,可以发酵生产乙醇。在当前油价高涨的情况下,专家预测,两到三年内,我国车用乙醇汽油将占到市场份额的25%到30%。由此可见,玉米肩负的担子有多重。

    在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的今天,发展玉米生产增加面积外延扩张是一方面,去年,全省种植玉米1741万亩,较上年增加331万亩,玉米面积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今后玉米要争取大幅增产,追求单产提高内涵发展是关键。二十多年来,地膜的应用为玉米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凤县在种植地膜玉米3100亩的耕地中,平均亩产达1010公斤,彬县505亩均产达1255.5公斤。去年,榆林市种植地膜玉米56万亩,占全部玉米总播面积的43%,产量达36.4万吨,占玉米总产量的65%,平均单产达到650公斤,较露地玉米平均亩产增加364公斤。全省也是如此,2004年在推广256万亩的基础上,为全省增产粮食4.3亿公斤,增加农民纯收入4.63亿元。正是由于去年有了玉米的大丰收,全省生猪出栏第一次突破千万头,牛羊存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使农业的循环经济迈出了一大步。

    至今,全省各地玉米价格仍在高位运行,表明畜牧业的发展强劲,市场对肉蛋奶的需求增加,借此机会从基础地位增加玉米总量,才能不断提升农业内部的发展循环水平,逐步形成农业“三元经济”新结构,同时让玉米为整个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