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研中心主任:今年物价总水平将由涨转落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3-0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第一研究室主任张立群今日在《中国证券报》上撰文指出,中国自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是买方市场条件下的第一次经济高涨,是一次以新兴产品为主、比较全面的加快增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新一轮经济增长正在步入更加稳健的轨道,预计2005年经济增长率将稳定在9%左右,随着供求总量关系稳定和农产品供给增加,预计物价总水平将由涨转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稳定在3%左右。

    新一轮经济增长步入稳健轨道

    文章指出,新的发展空间的出现和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共同推动了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在这新一轮经济增长中,重化工业重新加快发展。机械制造、冶金、化工、建材等重化工业重新加快发展。

    加工制造业进入新一轮结构升级。重化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引起制造业规模和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带动了重化工原材料行业新一轮大发展;另一方面则使制造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生产过程更加迂回,社会分工更加精细。我国加工制造业进入新一轮结构升级。经济发展对技术进步产生更迫切的要求,将进入一个更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时期。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关系进入快速变化时期。中国人口城市化率,2001-2003年年均提高8.05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这一进程加快改变着国土资源和人口在城乡之间的分布格局,迅速拓展了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范围,并引起农村社会的剧烈变化。

    文章称,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随着发展空间的扩大和各类市场主体的活跃,经济体制和机制的弊端迅速暴露。主要是:市场和产业准入规则不完善,执行不严格;土地管理方式不适应形势的变化;投资约束机制不健全,各级政府部门对投资和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过多,国有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与政府的关系过于紧密,行政主导的投资扩张机制仍然存在。这些弊端导致了一系列经济问题,意味着加快发展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了。

    经济增长面临三大主要矛盾

    首先,经济结构变动剧烈,影响到经济运行的稳定。此次增长总量矛盾并不突出。短缺现象不再是普遍发生,而仅仅在部分行业出现。表现为市场调节下的结构剧烈变化。这一方面导致钢铁、有色、水泥、石化、煤炭、电力等部门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使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短缺经济条件下的体制弊端重新抬头。中间和基础产品价格的迅速上涨,还不断加大了最终产品的生产成本,加大了这些行业发展的困难。

    其次,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调节的经济运行之间存在突出矛盾。此次增长中,由于城市化活动的活跃,使作为生产要素的土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居于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结构变动引起的大量投资,使资金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而土地、资金等关键要素,其供给基本由政府掌握,而且价格低廉。在土地国有或集体所有的条件下,政府掌握着土地,土地的初始价格基本为零;在资金要素方面,新的融资渠道虽然发展很快,但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是融资主渠道;高储蓄率使资金供给充裕,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利率很低。这一情况使经济结构的迅猛变化缺少要素供给方面必要的约束,而且还导致了行政权力对经济活动更多的直接参与。

    再次,经济规则不完善,危害社会公众利益的问题愈演愈烈。我国的市场和产业准入标准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土地征用和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侵害农民和市民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企业污染排放、资源利用、安全生产方面的准入标准不健全,执行不严格,环境和资源使用成本低廉,进一步助长了以追求市场利润或者政绩为目标的经济扩张活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加剧,安全生产事故增加。

    今年经济增长速度略为降低

    2005年中国经济仍然处于上升期,但增长速度可能略为降低。主要由于:第一,2004年的宏观调控措施,行政手段有所增强,对政令统一的要求比较严格,调控领域深入到具体的行业和投资、贷款项目,地方政府、银行和企业的自主行为空间明显缩小。土地和资金等关键生产要素供给增长减慢,各类微观主体对政策环境的预期开始发生逆转。

    第二,市场供求正在由部分短缺转向普遍过剩。去年以来市场供给偏紧的产品,主要包括粮食、钢材、水泥、有色等,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由于供给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则由于需求增速减缓(粮食主要是供给增长)。目前这些产品的市场预期开始先后发生变化,抛售库存的现象开始增加,价格水平也开始明显回落。这一变化将影响预期、抑制各类微观主体扩大生产、增加投资的活动。

    第三,货币供应和投资增速减缓对经济增长和物价存在滞后影响,预计在明年将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水平会继续趋于回落。

    第四,消费结构的升级速度开始稳定,住房和汽车销售增速渐趋平稳,对产业升级的拉动有所减弱。另一方面,在体制和机制弊端没有消除时,放开必要的调控手段,也面临反弹的危险。包括土地开发、投资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总体看,随着经济总量关系和结构矛盾趋缓,物价水平回落,市场预期将下降,需求约束和市场竞争风险开始增大;资金、土地要素供给偏紧,市场引导的投资活动将明显降温;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中西部地区受到紧缩性影响较大,发展后劲受到一定削弱;一些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措施还有后续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使经济增长小幅回落的态势延伸到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