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鲜令”要禁的只是鲜奶吗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3-01
     “鲜”字食品 鲜有实质

    什么食品才称得上“鲜”?国家质检总局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最近公布的“禁鲜令”不仅在相关食品行业掀起了阵阵波澜,也让不少消费者对这个自己过去不太注意的问题关注起来。

    就在多家牛奶生产企业在“生奶”和“鲜奶”的概念问题上纠缠不休时,我们似乎忽略了其他以“鲜”为卖点的食品,比如鲜橙汁、鲜奶蛋糕、鲜肉馄饨等等,这些食品包装上的“鲜”字名副其实吗?新标准的实施是否也会让它们改名?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鲜”字食品知多少

    ■鲜果汁

    “100%鲜橙汁”、“鲜芒果汁”、“真鲜橙”……记者昨日在一家大型超市看到,在瓶身上标有“鲜”字的果汁饮料有不下十种,虽然也有个别品牌在产品名称的最后标注了“饮料”、“饮品”字样,但字体大小与“鲜”字相比差了好几个等级,很少有消费者能一眼发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厂家则堂而皇之地用起了“鲜字号”招牌,把“鲜”字直接用于品牌商标名称,比如“鲜の每日C”、“鲜橙多”等等。

    ■鲜奶蛋糕

    因为前有“奶油蛋糕”,所以,“鲜奶蛋糕”这样的对比叫法似乎来得顺理成章。记者昨天也走访了沪上几家著名的西饼屋以及食品商店里的糕点柜台,发现大部分的蛋糕是以各自的口味命名的,但在问起具体的配料时,都被笼统地告知“鲜奶”,至于是牛奶还是奶油,大部分店员都表示“不清楚”。

    ■鲜肉(虾、笋)点心

    几乎在所有品牌的各系列产品上都会标注“鲜”字的还有躺在超市冰柜里的速冻点心,比如鲜肉大馄饨、鲜虾云吞、火腿鲜笋云吞、鲜肉小笼等等。“无任何添加剂”、“冷冻前未加热”……不少厂商还在自家的鲜肉馄饨上作出如上标示。对于这类食品,消费者虽然心里未必相信所谓的鲜肉、鲜虾、鲜笋真的很“新鲜”,但在买的时候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鲜”字水分知多少

    ■鲜果汁

    虽然用着“鲜橙汁”的名字,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鲜橙汁的配料表中,“浓缩果汁”四个大字都赫然在列。据业内人士介绍,果汁饮品主要分三类:一是由冷冻浓缩果汁稀释而成;二是浓度已调到与原汁相似的非浓缩果汁;三是真正现榨现做的新鲜果汁。

    目前,占据了市场大半壁江山的是第一种,可以说,价位在2.2元~3元的500毫升装饮料,基本上都属于用水及其他配料稀释浓缩汁而成的。记者还发现,即使是这种果汁饮品,其果汁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别,高的大于80%,而最低的仅为10%。而像第三种那样可以真正冠上“鲜”字的果汁在国内市场上可谓难觅踪影,因为真正的“鲜”橙汁营养要求非常高:一杯240毫升的鲜榨橙汁需要近4个橙,每杯含158毫克维他命C。

    ■鲜奶蛋糕

    在某蛋糕店里,记者看到名为“草莓鲜奶”的蛋糕的配料表上却清楚地写着“植脂鲜奶”。在另一家比较知名的蛋糕店里,蛋糕有“鲜奶”和“奶油”之分,店员告诉记者,他们的鲜奶蛋糕是以牛奶为原料,说完还不忘加上一句:“有的蛋糕店的鲜奶蛋糕是以植物奶为原料的”。

    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产品室主任钟全斌介绍,真正的鲜奶蛋糕应该是完全由牛奶或是鲜奶油制作,但目前上海市面上大部分所谓的鲜奶蛋糕都是以植物蛋白为原料的。

    ■鲜肉点心

    至于那些裹藏着鲜肉、鲜虾、鲜笋等新鲜馅料的速冻点心,记者在超市里粗粗统计了一下,保质期一般都在10-12个月。能捱过这么长时间的储藏,这些馅料的“鲜”字还名副其实吗?某食品公司企划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馄饨都是包好后直接冷冻来保持新鲜的,“只要在冷冻的情况下,是绝对可以保证新鲜的。”

    相关职能部门对这里的“鲜”字应该如何定义似乎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只要点心里确实有这些新鲜原料,应该就可以叫‘鲜’吧。”

    新闻背景 

    轩然大波“禁鲜令”

    今年10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正式实施被业界简称“禁鲜令”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禁鲜令”规定,凡是加工食品就不存在“鲜”,鲜奶的标准术语应该是生鲜奶,即刚刚从奶牛身上挤下的奶。

    “禁鲜令”一出,立即在全国乳品行业中激起轩然大波。有些乳品企业称仅更换包装,企业就将额外支付几百万元包装费,而品牌核心价值“新鲜”被撤下后,损失更将无法估计。

    而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则表示,“禁鲜令”关乎企业的诚信问题,企业必须如实在说明中标明原料和工艺,只要如实标明,常温奶和“巴氏奶”都是好牛奶,没有“鲜”字根本不会影响销售。如果不讲诚信,死抱虚假的标识不放,只会彻底失去民心。(记者 王珮?实习生 裴蓓报道)

    相关链接

    有多少鲜字将隐退

    “禁鲜令”出台后,反应最大的是牛奶行业,特别是一直视自己为正宗“鲜奶”的巴氏杀菌奶,对即将被取消“鲜”字头衔十分不服气。不过,虽然争论未停,新标准的执行却是不能打折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也在上周给所有的会员单位发出了一封名为“认真执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范乳制品标签标示内容”的公开信,指出巴氏奶不等于鲜奶。

    至于果汁,疑义似乎少得多,业界对果汁家族可能面临“改名”也早已有过讨论。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已经给众多饮料包装企业发布了相关告示,要求各方加快学习新《通则》,适应国标新要求。据悉,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质检总局牵头的饮料等产品标签和包装的整改措施也将于近期出台。

    行家分析:“只要经过冷冻与高温处理,就不可能保留果汁的原汁原味,也不可能保留其大部分维生素。更何况很多叫‘鲜果汁’的,还做了防腐处理。这类果汁与‘鲜’字分离,是实事求是的做法。”不过,也有企业打起了小算盘:如果注册商标名称中带有“鲜”字,代表的是品牌而非产品名称,也就可以不必去掉“鲜”字了。

    至于消费者关心的其他一些带有“鲜”字的食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将由具体的部门来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但目前,对于各类产品的标准实施细则尚在讨论中、没有正式出台。不过,该负责人同时透露,这些以“鲜”标示的产品,将来肯定会逐步纳入到通则中来。他表示,“通则的出台就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避免厂商鱼目混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