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预测:05零售总额涨1成 商品市场6问题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2-18
     17日,商务部发布的预测信息显示,如不考虑价格变化因素,预计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0%左右,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将增长12%左右。商务部有关专家认为,在商品市场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运行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农业生产虽然取得了好收成,但基础还不稳固。棉花、大豆等一些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比较频繁,涨跌幅比较大。由于产需信息不对称,部分季节性农产品在一些地区量增价跌伤农的现象仍常有发生。

    受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存在。2004年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达到了13.6%,特别是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一些基础原材料价格在高位小幅回落后又出现了反弹。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尚未得到根本缓解,供需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一些基础服务价格上调的压力也很大。

    部分产业产能的过快增长,导致产品库存增加,资金占用增多。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调查,2004年底库存水平比年初增加了12.1%。

    市场秩序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假冒伪劣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商品质量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市场经营秩序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制约农村商品市场发展的因素很多,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过大。

    消费与投资仍不相协调。200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幅度差距仍高达12.5个百分点。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将不利于国内需求的稳定扩大,容易造成部分产能过剩,导致市场供求失衡。

    商务部预测,2005年全国商品市场将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重要农产品中,如果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粮食产量有望保持基本稳定,但价格涨幅将明显低于2004年,而植物油加工能力过剩,油脂产量仍将供过于求。

    由于受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变化影响,棉花需求将增加,价格可能会稳中趋升。

    生产资料市场供需可保持大体平衡,价格水平将高位趋稳,涨幅有望继续回落。煤炭、石油制品等能源产品供给仍将偏紧。

    钢材、水泥销售将继续较快增长,增幅为10%以上。

    化肥、农药、化纤等化工产品行情继续看好。

    随着进口配额管理措施的取消和进口关税的进一步下调,汽车价格将继续下降,销售可望实现快速增长。

    住房消费在近年来增长比较快的基础上,仍将带领消费结构继续升级。

    节能低耗商品受到消费者欢迎,节能的炉具、低耗水低耗电的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具有市场竞争力,市场前景看好。

    商务部的预测信息还显示,当前,我国城镇居民正处于由小康到富裕、大部分农民由温饱到小康的转型过程中,农村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还有很大的空间,城市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需求正逐步升温,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的空间和潜力也很大。

    商务部有关报告分析认为,诸多因素为城乡居民扩大即期消费创造了良好条件。2004年我国城镇就业状况得到了改善,新增就业人数明显增多。许多城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低保人员补贴标准和扩大了补贴范围,部分城市给公务员和职工增加了工资,低收入阶层收入有了明显增加。农民增收达到了1997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明显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

    去年商品市场运行情况

    商务部有关报告指出,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市场销售规模实现标志性突破,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

    农村消费明显加快,城乡消费差距缩小。

    居民消费热点集中,消费结构继续升级。

    利用国际市场平衡国内市场的能力增强,国内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继续得到改善。

    粮食副食品价格高位企稳、稳中趋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呈先攀升、后回落。

    流通行业集中度提高,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