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经济回顾与2005年展望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2-18
     2004年中国经济有惊无险,整体上继续保持平稳较好的运行态势。特别是宏观调控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2003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结构不合理、信贷投放过快、粮食生产连年滑坡、部分商品价格上涨过快等矛盾得到了明显缓解。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更加健康。展望2005年,只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经济可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通货膨胀将继续处于可控范围。

    一 2004年中国经济回顾

    回顾2004年的中国经济,虽有令人担惊之处,但宏观调控避免了险情出现。2003年中国经济在步入较快增长轨道的同时,也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投资结构不合理,信贷增长较快,以及主要原材料、能源等基础产品价格上涨加快和粮食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等问题。对此,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及时采取了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加强房地产信贷资金管理,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提高钢铁、水泥、电解铝等投资项目自有资金比例,降低出口退税率,改革农村税费体制,逐步取消农业税,加大对农民直接补贴,清理整顿违反规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暂停审批土地使用计划半年等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现实证明,这些调控措施已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经济生活中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得到加强,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不仅避免了一次可能出现的大起大落,也为今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

    1.经济增长虽有些起落,但仍保持了较快的速度

    2004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7%,第三季度仍在9%以上的轨道运行,预计全年增长9%左右,与上年增速基本相当。

    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出现了一定幅度上涨,但总体上维持在温和可控的范围内

    2004年1~8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0%,其中,“翘尾”因素影响了2.7个百分点。从构成看,食品价格上涨10.6%,其中粮食价格上涨28.0%,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快的主要原因。如果扣除食品价格上涨因素,1~8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从动态看,由于粮食价格趋稳和“翘尾”因素影响减弱,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在第四季度会有所回落。全年预计上涨4%左右。

    3.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利用外资继续增加

    对外贸易连续第三个年头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2004年1~8月,进出口总额7221亿美元,同比增长38.2%。其中,出口3606亿美元,增长35.8%;进口3615亿美元,增长40.8%。动态看,5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实现顺差,累计顺差104亿美元。全年出口仍将维持在25%左右的增长,并略有顺差。外资继续看好中国,1~8月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同比增长38.9%,实际使用金额436亿美元,增长18.8%。

    4.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

    由于政策更加有力,气候比较适宜,以及粮价上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年产量有望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的4550亿公斤的目标。粮食的增产,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保障了粮食的供给,有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

    5.投资增速逐步回落,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2004年前8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3%,增速比第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7.5个和0.7个百分点。钢铁、水泥等过热行业投资增速回落尤为明显,1~8月的增速分别是47.1%和50.5%,比第一季度回落60.1个和50.9个百分点;电解铝投资同比是下降了6.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8.8%,比第一季度回落12.3个百分点。

    6.信贷得到了有效控制

    2004年8月末,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的增速分别从3月末的19.1%和20.1%回落为13.6%和15.1%,已回到2002年6、7月间货币信贷开始放松之前的水平。1~8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5437亿元,同比少增6242亿元。按正常进度,预期全年新增贷款总额可以落在2.6万亿元的目标之内。

    7.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较好,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仍比较强

    2004年,企业利润在上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仍维持较快增长。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达7045亿元,同比增长38.5%。良好的盈利预期使企业保持了较好的活力。工业生产中,非国有经济继续比国有经济更快增长,1~8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0.6%,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6.7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增长60.4%和58.3%,高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0.1和28个百分点。

    此外,经济运行中非常突出的结构失衡问题虽没有根本改变,却也出现了一些趋于改善的迹象。主要是第一、三产业增长加快,第二产业增长有所放缓,三次产业结构出现了改善的趋势;投资增长放慢,消费增长较快,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所改善。

    二 2005年中国经济展望

    展望2005年,从国际环境到国内环境,从政策取向到经济内在的动力,中国经济都存在着许多有利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着一些运行层面和体制上的制约。

    1.从国际经济环境看,预计2005年整个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的大趋势不会因油价上涨发生改变,但经济增长速度会比2004年有所放慢

    最近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屡创新高,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的轻质原油期货历史性地突破每桶53美元的价位。一些国际预测机构纷纷调低对全球2005年经济增长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4年9月发布的报告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为4.3%,比2004年略低0.7个百分点,但仍高于2000~2003年3.5%的平均增长速度。根据英国著名的经济预测公司(Consensus Economics)汇总多家预测机构2004年9月做出的预测结果,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也约下降为2004年增速的4/5。这显示世界经济仍处在温和增长阶段。其中,几个主要经济体将保持适度增长。美国经济增速会略有回落,但仍将实现3.5%左右的增长,低于2004年预计增长4.3%的速度。欧元区经济仍在稳步复苏之中,增速将维持在2%左右的水平,与2004年大体相当。日本经济已连续9个季度保持增长,显示出较强的复苏势头,2004年预计增长4%以上,但2005年增速会有所回落,主要是受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和基数抬高影响。

    在经济温和增长的同时,国际贸易仍将较快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5年世界贸易量的增长速度为7.2%,比2004年低1.6个百分点。但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中国出口有一定的影响。

    另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全球外国直接投资2003年前连续3年下滑,2004年出现好转,2005年这一势头有望延续。总体上看,世界经济贸易环境是温和而稳定的,对中国出口和利用外资仍将有利。

    2.国内环境方面,多种因素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首先,经济处于上升阶段的内在增长动力还较强。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明显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2004年并没有改变这一基本特征。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一度回落之后开始趋于稳定,8月份为90.8点;企业家信心指数第三季度达132.5点,比第二季度提高1.1点,显示微观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走向预期良好。

    其次,这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措施为2005年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些有利条件。主要是投资过快增长得到遏制,粮食生产等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物价上涨趋于平稳,宏观经济大幅波动的风险已有所降低,经济发展的后劲可以说更强了。

    特别是随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宏观调控取向将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改革深化,更加注重增长方式转变,预期2005年的政策环境仍将有利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3.具体从需求角度分析,2005年中国经济仍可能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出口需求速度会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适度增长。出口经过连续三年的快速增长后,基数抬高了;按照新的出口退税机制,2005年由地方负担的超基数部分会明显加大,一些财政困难的地方有可能出现新的欠退问题;加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趋缓、美元贬值因素减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2005年中国出口增长将会低于2004年。由于中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比重均已超过50%,进口会与出口同向变动,但目前国内对一些资源性产品的需求增加较多,因此,尽管2005年仍会保持贸易平衡,但会比较艰难,幅度也会比2004年小。

    二是消费需求将大体保持稳定。由于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加之消费环境在进一步改善,2005年居民消费仍将会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汽车等已持续热销几年,继续快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汽车的生产、销售和库存等指标已显出一些疲态,其中有消费信贷偏紧的原因,也有实际需求变化的原因。房地产价格受供需等因素的作用持续上涨,土地管理更加严格后还会进一步提高房地产的生产成本,加上商品房销售面积已连续第四个年头增长在20%以上,住房及相关消费增长也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将回落到适度较快增长区间。2004年加强宏观调控的举措,抑制了一部分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客观上,也使一些正常项目的投资有一定的后延。而且,固定资产投资的冲动仍较强,1~8月,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的同比增长速度仍为26.9%。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逐步推开,民间投资较快增长的势头可以延续。外资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30%~40%的高增长也预示2005年中国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还将使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较大规模。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平稳快速增长的体制性因素。最突出的是土地、资金、劳动力等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的配置机制还很不合理,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潜在风险仍然存在。一是土地调控成效基础还比较脆弱,稍有不慎即存在问题反弹的可能,亟须完善新的调控机制。二是资金(信贷)调控仍没有完全摆脱一控即死、一放即乱的“怪圈”,影响经济运行的稳定。三是劳动力的必要保障尚欠缺,特别是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不利于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只要抓住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积极深化改革,努力消除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很好地解决前进中面临的各种不利因素的挑战,2005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仍有可能基本保持在2004年的水平或稍低一点,价格水平的上涨幅度也将低于2004年。

    当然,国际原油价格大幅?NB021?升后的走势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2004年进口原油将超过1亿吨;二是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超过60%,原油价格高升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会间接传导到中国。

    新的一年,为了使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首先要继续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宏观调控。新的一年,要继续把已出台的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在重点防止反弹的基础上,保持应有的灵活性,留出必要的调控空间。从财政政策看,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为了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实践证明,是正确有效的。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总体形势比较好,积极财政政策逐步淡出的条件已经成熟。财政政策向中性靠拢,不仅有利于缓解经济运行绷得过紧的问题,也可以在今后经济形势一旦发生变化时,增加宏观调控操作的回旋余地。建议进一步较大幅度地减少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一些重大项目必需的资金,除可以利用结转国债资金外,应纳入正常性财政预算。关于货币政策,则应在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灵活采用各种政策工具,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保证经济适度增长的资金需求。由于市场预期已经形成,目前调整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比较有限,但对于防止扭曲市场行为,维护金融稳定有积极作用。所以,可以考虑择机进行结构性存贷款利率调整。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努力消除金融体外循环,防范金融风险。

    其次,应抓紧时机积极推进改革,努力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弊端。一是先从土地征用和转让制度的建立入手,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中国国情,能兼顾各方面利益,能兼顾即期和长期发展关系的可操作性强的土地征用和转让管理制度。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保护,依法强制性地建立起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适当保护好就业者的自身利益,也要有利于经济的较快稳定发展。三是要继续加快和推进国有金融体制的改革,不仅仅从形式上,更要从治理结构和经营方式上,实质性地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企业和金融体系,使储户存入银行系统的资金能够安全高效地得到运用,经济运行有必要的金融支持。此外,还要在进一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的同时,抓紧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创造条件逐步统一内外资企业税率,整顿规范优惠税率,为各经济主体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各级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特别是管理职能的转变和改革也应跟上,逐步弱化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能力。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