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农业 正当其时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2-0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是一个内涵深刻的重要论断,对于我们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对贯彻落实好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对世界经济发展经验的精辟概括。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农业客观上承担了为工业化提供积累的任务;当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适时推进由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换,是工业化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之道。

    “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快速发展经济,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主要依靠农业提供的积累,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民为国家工业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转变发展战略,努力形成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现在,我国正处在从人均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关键时期。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这个阶段既是经济社会结构快速调整的时期,也是各种利益关系复杂、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于城市。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扭转,将会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我们要深刻汲取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科学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考虑。努力消除妨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下大力气建立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的市场体系,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城乡经济社会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有效体制。要主动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加强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和对农民群众的服务。

    “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制定“三农”政策的基本依据。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支农政策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探索如何健全市场导向机制,强化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机制,完善农业投入持续增长的机制,完善产业延伸和产销合作机制,构建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注重用法律手段支持和加强农业。只有真正建立起长效机制,粮食才能稳定增产,农民收入才能持续增长,农业与工业才能协调发展。

    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走出一条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发展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