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用富余农作产品加工转化可以再造一个“大庆”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1-27

 

     在技术、工艺奠定基础之后,大规模利用农作物生产转化石油产品,有无原材料保证成为关键。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北京农业大学国家粮食安全研究中心等机构和有关专家调查显示,利用我国现有的富余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即可再造一个“大庆”。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提供的资料,我国由1993年变为石油净进口国,并以年递增6.66%的速度增加进口量。2004年由于国内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进口量突增三成多。到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4亿吨。而国内生产能力仅为1.6亿吨到1.7亿吨。未来10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年递增都将在10%以上。要保证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用替代能源“再造大庆”是当务之急。

    中国发酵工业协会调查表明:我国在目前农业生产水平上,年产粮食稳定在4.5亿吨。用于平衡贸易、调剂余缺进口3000万吨。除保证食用外,可供加工转化约为1亿吨。2004年通过新型发酵工业实际加工转化的仅约2000万吨。这样,以味精为代表的氨基酸、以柠檬酸为代表的有机酸,已垄断国际市场,形成竞相降价销售的格局。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提出:现阶段可用2000万吨玉米生产乙醇,替代1000万吨汽油;用3000万吨玉米即可生产550万吨乙烯,相当于目前中石化、中石油两个公司的生产能力的总和。“现在我国每年产生大量陈化粮,另有8000万吨粮食直接加工饲料。完全可以拿出相当数量的粮食加工替代3000-4000万吨石油进口。转化过程中还可以产生2400万吨饲料。再加上南方的蔗秸、西部的土豆等淀粉质生物资源,替代5000-7000万吨石油进口很有可能。这相当或略高于大庆石油年产量。”

    科技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2005年元月中旬专门组织专家组就生物能源进行调查。中心主任王宏广认为:可再生的生物能源替代日渐枯竭的石化能源是必然趋势。迟做不如早做,早做可以化被动为主动。美国、巴西等都利用技术成熟、可以大规模生产的生物能源替代石油,巴西就有数十万燃烧乙醇(燃料酒精)的汽车。丰原现在用粮食、薯类等作为生物化工原料,已生产出全面替代石油的产品,说明我国企业在这方面也掌握了系统的成熟技术。用秸杆等作原料,技术也获突破。“我们做过深入调查,如果把全国现有的陈化粮、富余的农作物产品,拿来加工石油替代品,相当于再造一个大庆。现在农村年产5亿吨作物秸杆,基本废弃,收获季节狼烟四起,城乡污染严重,怨声载道。完善技术、工艺后,能够变成相当于1亿吨粮食的淀粉质原料,可用于加工成5000万吨燃料酒精;如果再定点种植转基因作物,提高产量,专门用于加工石油替代品,前景将更为可观。另外,我国还有数十亿亩荒漠、滩涂,南方亚热带地区有10亿亩草山、草场,只要有加工渠道、稳定市场需求,完全可能用来发展相关农作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欧阳平凯教授对丰原的粮食乙烯生产装置测算后得出结论:如果建设30万吨乙烯生产厂,以石油为原料需要投入45亿元,以粮食为原料的生产装置只需要15亿元。专家们认为,中国企业的模仿与发挥能力很强、投资愿望强烈,如果政府扶持一、两个样板企业,以生物质能加工替代石油产品,很快会形成一个产业,对巩固我国能源安全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不仅如此,这样的投资对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地区城市化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1997年开始关注丰原集团技术、认为其可以形成替代化石能源并迅速形成巨大产业的清华大学教授、原清华大学生物研究中心主任曹竹安教授告诉记者:“我国加工替代石油产品的农作物、薯类植物来源非常丰富,潜力巨大。早在‘七五’、‘八五’时期,部委、高校就组织科学家研究、攻关,寻找到很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植物种质。如有稳定的市场,推广种植条件相当成熟。”曹教授列举洋生姜为例说明:学名菊芋,我国南北方农民都有小规模种植。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贫脊的土地上,盐碱地、滩涂都可以长得很好。一次种下,自然生长。每年挖取其块茎即可,第二年还会自己生发。亩产量可达万斤。糖的含量超过甘蔗30%,甜度是蔗糖的1倍。“这在10年前就有研究结论,只是没有找准大的市场,研究成果无法推广。”曹教授强调:“我国类似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多得很,还有9亿农民,发展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原材料不愁。解决大工业利用、规模加工才是关键。”

    科技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马红健、研究员赵爱民、丰原集团总工程师薛培俭等专家都强调:在技术、原料暂不存在制约的情况下,国际油价居高不下,正是我国发展生物能源的最佳时机。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规划,对龙头企业在资金、信贷等相关政策上给予支持,尽快带动生物化工行业升级,形成替代石油的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