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可持续发展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2-30
    超过9%的增长速度,得到遏制的过度投资,农民收入的大幅增加,宏观政策的平稳转换,一份份漂亮的答卷使2004年的中国经济继续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出台的宏观调控决策,曾为很多人所不理解,担心会损害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然而一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一决策不仅明智,而且及时。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明白,这一决策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非常关键。

    实际上,中央决策层一年来出台的诸项宏观决策无不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9%以上的年均增速,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如何把这种发展势头保持下去,成为领导层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课题。

    “调控”并非“紧缩”,重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合理的结构,这是此轮宏观调控的独特之处。继“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战略之后,国务院原则通过了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湾建设三大港口群的规划。在大量压缩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背景下出台的这一规划,凸显中央宏观调控决策中有“保”有“压”的精神,是加强经济发展中薄弱环节的重要举措。为给过热的投资降温,并预防潜在的通货膨胀危险,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这一举措折射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动向: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稳健”,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不仅是控制过热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必要之举,而且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这是中央高层审时度势,针对宏观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起到决定性影响。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2004是质变的一年。随着股改的加紧进行,中国金融业潜伏的风险有望逐步得到化解。今年曾有过两个“暂停”。4月份国务院决定暂停非农用地审批,同时开展全国土地大检查。在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土地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提高土地安全意识、保护农民利益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8月份,证监会决定在新的股票发行方案出台之前,暂停新股发行。今年以来中国股市持续低迷,长时间与良好的经济基本面相背离,不仅给中小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而且不利于经济改革的资金支持。监管当局暂停新股发行让人们看到了解决影响股市健康发展的各种问题的希望。

    全球石油价格的暴涨,对中国的能源供应发出了严厉的警告信号。其实早在油价上涨之前的年初,中央高层就发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号召。一年来,这一号召已经深入人心,节约能源、能源再利用、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等举措正在各行业得到贯彻。这不仅是对中国经济长远增长动力的未雨绸缪,而且也是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的要求。

    美元的持续低迷给人民币带来了巨大的升值压力,国际上一些心态各异的利益群体也借此推波助澜。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全世界关切的目光。正如温家宝总理年末对国际社会所阐述的那样,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恰当的时机。中国现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不仅是出于对国内经济的考虑,对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是有利的。而且中国一再声明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的汇率改革目标不会变。农民收入增加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最大亮点,前三季度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1.4%,远高于往年同期。中国现任政府以亲民的形象而为世界称道,在农村人口占70%以上的中国,保护农民利益就是最大的“亲民”之举。从总理为民工讨工资,到国务院决定减免农业税,“三农”问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詹姆斯·莫里斯所评价的那样,中国政府在“三农”特别是农村人口脱贫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20世纪的一个伟大奇迹”。

    中国高层领导人多次强调要树立协调、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经济一年来的表现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正不断提升,在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的中国国民也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个繁荣、稳定、和谐的中国社会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福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