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迈出工业反哺农业第一步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2-28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产业政策一直沿袭向城市和工业倾斜的做法。但从2004年开始,包括取消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政策的高密度、高强度出台,成为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措施中最引人注目的组成部分。

    专家普遍认为,这些政策的实施迈出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第一步,构建起中国工业化条件下新的农业政策雏形。

    财政部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中国在取消除烟叶以外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部分地区免征或减征农业税,全国农业累计减少负担约302亿元,中央财政为此安排转移支付219亿元补贴地方财政减收缺口。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对种粮农民实施直接补贴,补贴总金额达116亿元。今年全国用于农业的国债项目资金376亿元,占国债项目资金总数的34.2%。此外,今年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农村土地征占制度改革、农民工权益维护、农民培训,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等,也逐步成为政策关注和支持的对象。

    农业部官员陈邦勋说,这些支农政策的核心内容是补贴、减税,其显著特点是实在、直接,基本取向是“多予、少取”。

    “从发展过程和趋势看,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已经影响到国家政策的总体格局,折射出中央对分配体制的重大调整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反哺农业、财政反哺农民的新时期。”陈邦勋说。在中国工业发展的初期,为了快速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本,中国从1953年开始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由于农产品统购价低于自由市场价格,农民在承受价格损失的同时,还要以高价购进化肥、农药、地膜等农用工业品,使资源配置长期向城市、工业倾斜。有关资料显示,从1953到1985年统购统销政策取消,农民对工业化的贡献大约是6000亿到8000亿元。

    专家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财力和条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目前已经突破1000美元,财政收入也已经突破2万亿元。本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说:“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从国外经验看,这一阶段是就业结构变革加速的时期,更是工业反哺农业、财政反哺农民,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的时期。从国内实际看,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也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经历多年的农业支持工业后,客观上需要工业反哺农业、财政反哺农民。”

    今年农业发展的成绩已经初步验证了中国“农业新政”的威力。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表明,在夏粮增产4.8%的基础上,早稻产量达到321亿公斤,增产8.8%;秋粮生产也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将超过年初预定的4550亿公斤的目标,一举扭转此前连续5年减产的局面。

    同时,农民实现大幅增收。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0元,实际增长11.4%,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权威人士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有望突破年初预定的5%的目标。展望未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政策调控方向再次为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会议明确提出,“明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并且,“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强,还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