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上演“三大战役”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2-24
     奶源大战只是我国乳业竞争的首战,更为激烈的还有乳品促销大战。为了占领乳品消费市场,各大企业纷纷展开促销大战。你“买六赠一”,我“买四增一”;你搞喝奶送奶锅,我搞喝牛奶中大奖得电脑。据了解,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拿下石家庄市场,花600万元在石家庄搞促销,并声称“一周之内拿下石家庄”。上海光明、北京三元、石家庄三鹿、沈阳辉山乳业则通过增加花色品种、向学校配送学生奶等来占领市场。 而促销的结果是各大企业乳品竞相降价,有的甚至赔钱销售。 为了争夺乳业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维护各自的市场范围,一些企业还通过质量大战来谋求主动权。最早出现的是“无抗奶”事件;随后又提出“保鲜奶”、“还原奶”、“巴氏奶”、“常温奶”、“杀菌奶”、“灭菌奶”等概念,引发了“保鲜奶”与“还原奶”之争、“巴氏奶”和“常温奶”之争、“杀菌奶”和“灭菌奶” 之争,使蒙牛、伊利这样以生产常效奶(常温奶)的企业面临巨大挑战。

    “自由王国”导演“三大战役”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乳业上演“三大战役”呢?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奶源和市场不协调。我国原奶的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北、陕西、山西、山东、新疆7大省市自治区,而消费市场则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山东、江苏、四川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因此就形成了两大类型的乳品企业,一个是资源型乳品企业,另一个是市场型乳品企业。这就形成了资源型乳品企业的以奶源追市场,市场型乳品企业的以市场圈奶源的格局。

    二是市场准入没有门槛。目前,我国乳业可以说是“自由王国”,有钱就可上。而对各个乳品企业的产品销售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任其在市场上打乱仗。

    三是乳品检测质量标准不过关。目前,我国各地普遍采用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制定的鲜奶标准,每毫升50万个细菌数以下都是一级奶,但体细胞数、抗生素等指标没有明确规定,导致了质量大战。

    业内人士认为,从总体上看,竞争有利于我国乳业的整合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奶源发展与市场发展不同步,奶业消费市场不成熟,致使乳业出现无序竞争。为此,他们建议:

    加强对奶源建设的管理。不管是资源型乳品企业以奶源追市场,还是市场型乳品企业以市场圈奶源,奶源、市场不平衡性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已成为奶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因此,国家应加强对奶源建设的宏观调控,尽快拿出一个科学的奶源建设布局规划,促进行业协调发展。

    设置市场准入门槛。我国乳品业发展不能靠一家企业包打全球市场,也不可能靠一家企业把全国乳业生产力都买进来。因此,建议国家强化乳品市场监管,规范乳品市场竞争秩序,设置乳品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杜绝无序竞争。同时,支持企业提高乳品深加工能力,不断开发出符合各层次、各种类型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完善我国奶业质量检测标准。由于我国奶牛以散养为主,组织化程度低,牛奶质量难以控制,尤其是细菌数、牛奶掺假、掺杂等问题十分突出,这是造成我国乳业质量检测标准落后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完善我国奶业质量检测标准,制订严格的细菌含量标准以及其他成分标准,以保证奶源是优质奶和安全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