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产品质量分析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2-21
一、中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畜产品生产残留严重超标。

    首先,滥用或非法使用兽药及违禁药品,使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超标;其次,人畜共患病蔓延;第三,重金属有害物质及生物性有毒物质。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中国动物产品质量的安全。

    2.畜产品加工过程污染严重。

    畜产品质量问题不仅在畜禽饲养过程中表现十分突出,而且在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卫生条件不合标准,操作不合规范导致的二次污染也非常严重,成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又一隐患。主要表现为:加工卫生条件不能达标、储运条件不合格和畜产品掺杂使假突出。

二、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影响

    1.对社会居民健康的影响。

    畜禽疫病控制不严、药物残留、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在畜禽体内的残留,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2.对畜产品市场的影响。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给畜产品市场最直接的负面影响,是降低了消费者对国产畜产品的消费信心,消费信心下降的直接后果就是减少消费行为,国产畜产品市场萎缩。

    3.对畜产品出口的影响。

    2002年以来,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上年增长的情况下,畜产品贸易却出现了滑坡。畜禽疫病也是导致中国畜产品出口受阻的重要原因。面对欧、美、日、韩等国家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情况,畜产品出口被迫转向俄罗斯、非洲等市场,使出口创汇效益大幅度下降。欧、日等国宁可高价购买荷兰的猪肉也不愿意购买低价的中国猪肉。2002年,中国出口的蜂蜜价格比阿根廷每吨低1000美元,仍然竞争不过阿根廷蜂蜜。可见,畜产品质量问题已完全抵消了价格优势,成为制约中国畜产品出口的首要因素。

    4.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1)降低畜牧业收益水平。

    (2)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威胁畜禽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3)畜产品质量安全对畜禽养殖的上下游产业产生影响。

    总之,畜产品质量安全对相关产业带来明显影响,轻则使各产业成本增加、行业形象受损、产业竞争力下降、经济效益下降,重则使各产业遭受沉重打击,甚至可能使一些产业类型完全丧失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中国畜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利益驱使导致质量安全隐患。

    生产经营者都希望获得最大的经营效益。在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利益动机驱使表现得十分明显。以畜产品生产、加工为一方的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处于信息极不对称的状态,面对多种畜产品的内在质量问题,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真伪,这为经营者获取非法利润创造了条件。从畜产品生产加工的全部环节看,利益动机都是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动因。

    2.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

    (1)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不完善,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缺少能够在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各个环节都有效发挥作用的食品安全基本法律。

    (2)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落后。目前,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标准是CAC,它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37种食品的检测标准和41个卫生安全标准,其中大部分涉及畜产品质量安全。而中国国家标准只有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覆盖面远远不够。由于中国的许多畜产品技术标准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从而出口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成为扩大出口的障碍。这种技术壁垒对中国出口直接与潜在的影响每年超过500亿美元,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为削弱。在进口方面,由于中国的技术标准不够完善和统一,技术手段落后,很难起到合理、有效保护民族产业的目的。

    (3)质量标准法律效力不够。中国近年来加大了技术性法规的制定,如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出台等,但是其立法层次较低,大多数属于推荐性标准,影响力有限。一些涉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规,对生产保护较多,惩罚一般以罚款、没收非法所得为主,至多取消营业执照,只对极个别社会危害极大的案犯实施刑罚。

    (4)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较差。中国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规)多数属于部门性法规,经常产生同类案例有不同处罚结果的情况。

    3.畜产品质量管理机制不完善。

    (1)管理组织体系不协调。目前,畜产品质量管理部门涉及农业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兽医兽药部门、流通部门、质量监督部门、食品工业部门、饲料工业部门和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但是中国参与管理畜产品的各部门之间职责范围不清、职能重叠,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部门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形成对本部门有利的事情,如发证、设卡、检查等工作,各部门都根据相应的规定参与对畜产品的管理,而产品质量问题需要帮助和解决时,各部门又相互推诿扯皮,导致“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的局面出现。

    (2)管理机构力量薄弱。管理监督机构人员文化素质较低,业务素质不强也是畜产品品质问题的重要原因。部分动物疫病无法及时查处,导致疫病传染面和传染概率增大。

    4.生产和质量监管技术落后。

    中国畜产品生产技术落后,监测手段不强,是导致质量安全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

    (1)畜产品生产加工各环节技术落后既制约了畜产品产量提高,也引发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第一,饲料和兽药生产技术落后,严重不适应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第二,畜禽品种不良,抗病能力差,加重了畜产品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第三,饲养方式落后加剧了畜产品质量问题的危害;第四,畜产品加工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技术和生产流程落后,增加了畜产品被污染的可能性。

    (2)质量检测手段落后。质量检测由企业内部检测和行业主管机构监测2部分组成。就企业检测而言,一般不能对农药、兽药的残留进行检测,生产的产品质量很难达到严格的质量标准。中国畜产品质量行业主管机构监督检测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在较长时期内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投入,在设备、人员和方法上都相对落后。检测机构越向下延伸,其检测手段越落后。

    5.地区生态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长期的超剂量使用农药,对农田造成了严重污染,经过农作物的吸收富集作用,形成农药残留,然后通过饲养进入畜禽体内,形成一种难以控制的农药残留。空气污染是畜牧业发展的又一不利因素,工业生产中产生和大量废气对畜禽身体造成极大危害,导致体质下降、疫病增加。

    6.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下。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主要表现在:第一,饲养方式以传统的家庭养殖为主,饲养管理粗放、科学饲养的成分少;第二,畜产品商品率低;第三,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少;第四,畜产品产业链不长。产业化经营是畜牧业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对畜产品质量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首先,小规模的家庭式饲养不利于加强防疫;其次,小规模饲养阻碍先进技术推广使用。小规模饲养的收益少、采用先进技术的成本高,养殖户不愿意采用。由于缺乏产业组织的帮助,养殖户对品种、市场需求、养殖技术等信息了解少,也是阻碍新技术推广的原因。因此,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是造成畜禽品种老化、畜产品质量不高的又一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