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体十大关键词看2004中国农业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2-21
     时近岁末,再次浏览我们收集的一年来媒体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报道,有一些文章、一些事件仍让人记忆犹新。同时,通过媒体的视角,也引发颇多思考。伏案细究,从中整理出十个关键词,力图加深对2004年农业宣传工作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一:一号文件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也是建国55年来中央首次就农民增收问题出台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

    ---2月10日新华社《一号文件述评》如果要算今年媒体出镜率最高的词,可以说是非“一号文件”莫属。大张旗鼓地宣传一号文件,使党和国家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走进千家万户,农民增收成了年内媒体关注的焦点,社会关心的热点。

    一号文件的下发对今年的农民增收工作可以说立竿见影,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农民收入达到两位数增长,创出历史新高,形势喜人。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文章分析,今后农业发展要达到今年的增长速度难度很大。天气条件很难像今年这样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矛盾没有根本消除,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特别是受世界粮食价格变化的影响,农产品价格上升可能趋缓,而受上游产品特别是石油、煤炭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趋势很难控制。实现明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任务将十分艰巨。新华社有报道称:产业结构单一、严重依赖种植业,制约着农民收入增长,今后必须在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种植业效益的基础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

    关键词二:种粮标兵种地也能挣大钱,在全国种粮标兵张计申一家的带动下,周边群众的种粮积极性都非常高涨,他在全国做的报告使许多前来参加报告会的群众深受鼓舞。

    ---3月3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近年来,农业系统的模范人物、先进典型树立得相对较少,在中央主要媒体突出宣传得更少。今年,这种现象有所改观,种粮标兵这个名字叫响全国。2003年农业部评选的十大种粮标兵,通过有策划、有组织的宣传,种粮标兵不仅大范围得到宣传,还成为焦点访谈的主人公,同时在全国巡回报告。十大标兵的宣传贯穿全年,典型的带动和榜样的力量对今年粮食生产发挥了一定的示范作用。这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重点、难点工作的开展可以充分运用典型引领、典型带路的方法,充分挖掘典型示范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三:部长吃鸡记者来到餐桌前,杜青林部长一边夹起一块黄焖鸡块放进盘子里,一边对记者说:没问题,可以放心吃。他又挑选了几样鸡制食品,与大家一起品尝起来。

    ---2月9日新华社《农业部长吃鸡》

    年初,突如其来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给刚刚经历了非典侵扰的国人一阵不小的惊慌。值得自豪的是,禽流感疫情带来的社会影响很快就被消灭在萌芽状态。2月9日,杜青林部长公开带头吃鸡。当天,一条部长吃鸡的新闻占据了国内各大媒体重要位置和时段,很多境外媒体也做了详细报道。禽流感可防可控、禽流感不会在人间传播很快得到了证实。禽流感的扑灭,有三个方面让我们受益:一是使我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了考验和加强,二是农业系统的应急协调能力得到了考验和加强,三是突发事件中引导舆论的能力得到了考验和加强。同时,禽流感的发生也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基层兽医队伍薄弱,兽医体制改革滞后,信息沟通不畅等。

    关键词四:直击三夏从今天开始,近17万台联合收割机开始奔赴全国小麦主产区,开始会战今年的三夏。全国20个小麦产区,2亿5千万亩小麦的跨区收割将全面开始。

    ---5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特别报道《直击三夏》

    粮食专家用三个最低来描述近年的粮食形势:即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由17亿亩降至15亿亩,为建国以来最低;粮食年总产量从5123亿公斤下降到4307亿公斤,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而人均粮食占有量,也从412公斤降至22年来334公斤的最低水平。连年的粮食减产,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恢复发展粮食生产是农业部今年工作的重点。年内关于粮食生产的报道频频见于报端电视广播,高潮迭起,为这场攻坚战呐喊助威。今年中央给29个省安排的补贴资金总额116亿元,目前,96%的补贴资金已发放完毕,98%的农民对补贴政策感到满意。农业部先后派出57个督导组,赴各地督导粮食生产。多方面的努力,换来了粮食产量超过年初9100亿斤的目标。在肯定今年粮食生产成绩的同时,媒体也提出诸多问题:我国农业基础仍比较薄弱,粮食产需关系仍然偏紧,粮食品种和地域分布的结构矛盾还比较突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还需进一步强化宏观调控,出台优惠政策提高种粮效益,搞活市场流通,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提高种粮农民社会化组织化程度。

    关键词五:良田不准种树乡政府发动我们种树,不是引导,而是强制,侵犯了我们农民的自主承包经营权。洞庭湖区一位村支书无奈地对记者说,县政府压乡政府,乡政府压村干部,村干部就只有压农民。

    ---7月26日《半月谈》

    大量的良田弃种粮食,改栽树木,影响恢复发展粮食生产。良田种树破坏了宝贵的土壤耕作层,威胁粮食安全,其操作方式行政色彩浓厚,潜藏着巨大的市场风险,有可能带来新的社会矛盾。经过不懈努力,良田种树现象得到了有力遏制。庆幸之余,我们也发现,发生在粮食主产区的良田种树现象,是在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出现的新现象,它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方说如何有效遏制种粮效益下滑的势头,如何维护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长远利益,怎么才能确保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等等。剖析良田种树现象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努力保障农民种粮合理利润空间的同时,如果不保障粮食主产区合理的收益,就很难抑制粮食主产区压缩种粮面积。《半月谈》有报道称:不少干部已经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以粮为纲这个极端,转向了以粮为耻的另一个极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在粮食价格低迷的情况下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给粮农以合理的收益,同时落实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六:亚太区域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高度评价了中国在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等方面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并对中国积极参与和配合粮农组织的各项工作表示感谢。

    ---5月21日农民日报《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4年中国农业的对外合作和对外贸易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好戏连台。5月上旬,农业部组织承办了粮农组织第27届亚太区域大会,国家主席胡锦涛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这次活动可以说是年内农业外事活动的亮点。同时,亚洲合作对话首届农业部长级研讨会和中国-东盟防治禽流感特别会议两个具有重大影响的高级别国际会议也在我国召开。各种重要国际会议的召开,是我国农业国际地位提升的标志。近年来,东盟与中国10+1合作机制、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亚欧会议机制、中非合作论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等都把农业列为21世纪的重点合作领域,农业对外合作开始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手段。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贸易的推进,一些新的问题开始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热点:如何积极回应其他国家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保障措施等贸易争端;如何在努力争取公平贸易环境的同时,以我国农产品中个别受进口冲击较大的产品为先导,探索农产品反倾销工作;如何帮助广大农业企业了解国际农产品市场动向,利用各种对外合作渠道,积极开展农产品贸易推介等,都需加强研究。

    关键词七:宏观调控农业部部长杜青林日前宣布,今年我国夏粮产量25亿公斤左右,增长约3%。宏观调控措施有力,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

    ---8月4日人民日报《宏观调控见成效》

    粮食出现重要转机,是我国今年宏观调控的最大亮点。今年以来,中央把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措施,恢复发展粮食生产,为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11月30日《瞭望》周刊载文报道,当前,我国的宏观调控仍处在关键时期,加强农业的任务还很繁重。明年是新阶段粮食恢复发展的第二年,是缓解粮食供求矛盾、确保3年内增产450亿公斤的关键一年。从长远来看,宏观调控还需进一步强化,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尤其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生产能力和总量平衡。同时,发挥市场对粮食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引导粮食有序流通。

    关键词八:科技入户农业部启动科技入户直通车,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11月5日人民日报《农业部启动科技入户直通车》

    年内农业部《关于推进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发布后,引起了新闻舆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年内开展的科技之春、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三下乡、科技大集等活动,都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加强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成为农业部今年工作的一条主线。要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让科学技术加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中国经济周刊》有文章报道: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性成果较少、科技投入和推广经费不足、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业科技发展及应用难以满足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发展的需求,这些都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还注意到,农民科技书屋、农村沼气建设已经成为有影响的民心工程。对此,媒体的报道也是有声有色。这对我们的工作是动力,也是压力。必须不断探索创新机制,争取把好事做好、做大、做强。

    关键词九:阳光工程由农业部等六部门共同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目前已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全国已培训各类农村富余劳动力150万人,使120万人实现成功转移,培训就业率达到80%以上。

    ---10月28日人民日报《中国政府目前培训各类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50万》

    年内启动的旨在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出去的阳光工程,是今年农业部工作一道亮丽的阳光。六部委共同组织实施,各地纷纷设立了专门的机构,配备了人员,精心操作,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通过短短不到一年的宣传和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开始深入人心,许多地方的农民已经真切感受到阳光的明亮和温暖。另外,今年媒体热炒的民工荒现象,究其原因,既有就业信息不对称、务工待遇不高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农民的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与用工单位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阳光工程的成功启动和取得的开门红,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其他各类培训提供了一个范例。从目前媒体的反映看,订单培训、有序转移、补贴到人这些做法,颇受赞誉,应在完善的基础上,大范围地推广,在阳光工程进一步推进中固定下来。

    关键词十:农交会农交会上优质粮食交易分外显眼。本届农交会火爆的场面直接反映了今年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好形势和好局面。

    ---10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2万多平方米、1500多家企业、3200多个品种,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规模超过首届。同时,300多名记者,1100多条报道的大阵容、高密度宣传报道,放大了此次农交会的影响。上万名采购商、200亿元的成交额多少让我们有些意外。本届农交会不仅参展企业多,产品质量高,而且整体形象和管理服务也有明显改进。展会的成功举办,充分说明了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农交会向着国际知名农业展会迈进了一大步。从各方面的反映看,农交会目前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扩大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产品走出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把农交会办成充分展示成果、交流发展经验、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开拓创新、扩大交流合作的国际农产品交易盛会,还要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