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支柱的力量越来越大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2-20
    “有钱好过年”。离年关还远,但河南省唐河县上屯镇高庄村农民张军定心里已经很踏实了。他家今年仅养南阳黄牛一项的收入就有5000元。张军定站在村“联户养牛场”里属于他的牛舍前向记者介绍说,这两年,村里的养殖基础设施和养殖技术服务改善了,“南阳黄牛”在香港市场也彻底打响了。他明年还要扩大规模,争取一年养牛收入10000元。

    在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后,肉牛作为优势区域养殖户增收的支柱作用越来越大了。在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农民去年肉牛养殖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一半,首次超过打工收入。各地政府早已预见到肉牛产业对农民增收将产生的推动作用,因而对优势肉牛区域布局规划给予了积极响应。各省(区、市)政府纷纷在农业部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并发布了地方规划,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吉林省专门成立肉牛生产发展领导小组,并将优质肉牛生产列入各级政府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截至2003年底,吉林投入国债资金900万元,建设了长春优质肉种牛繁育中心等项目,并对养牛户实施补贴、减税和减免收费等各种优惠政策。河南不仅将国债资金等向优势肉牛区域建设上倾斜,还要求各级政府从多方面进行扶持。比如在洛阳市按照标准建设一个肉牛养殖小区,经过验

    收合格后,市级财政要补贴20万元,县财政补贴10万元,乡财政补贴5万元。

    在建设优势肉牛产业带的过程中,各地不断对各种先进的适合当地优势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加以总结推广。河南探索出“联户养殖场”和“专业育肥场”模式。村里养牛协会组织农民建设规范化牛舍,将各户的肉牛都集中起来,由协会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由各户根据要求分散喂养,这就是“联户养殖场”。协会出资建设高标准养殖小区,出资购买农户的架子牛,放到养殖小区里进行集中强化育肥,然后直接送到加工企业和市场,这就是“专业育肥场”。吉林则探索推行“禁牧舍饲”制度,结束了靠天养畜的饲养方式。

    政府的重视扶持和先进养殖方法的推广,带来产业新变化。一是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中原、东北肉牛产量已占全国总量的66%。在吉林,优势区域内的7个县(市)饲养量占到全省的40%以上。在河南,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等4市的23个县已发展养牛农户3万户。全省肉牛养殖小区已达374个。吉林中部农区已建成114个高标准肉牛饲养小区,还有83个正在建设中。二是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吉林省现有长春皓月、德惠鹊源等肉牛屠宰加工龙头企业25个,年屠宰加工能力达76万头,销售额15亿元,利税8584万元。河南扩建了周口邦杰集团和唐河肉牛实业集团,其中邦杰集团年加工肉类3万吨,产品达200多种,每年为基地饲养户提供扶持和收购资金4亿多元。三是优质肉牛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良种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吉林现有5个牛冷冻精液站,共有种公牛161头,年产冻精能力达到350多万剂。

    目前,吉林肉牛良种普及率已达60%以上,三元杂交比重接近30%。

    一个优势农产品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这是记者在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看到的。这个镇有5.3万农村人口,因肉牛产业而发达,成为远近闻名的“第一镇”。记者在这里采访,第一个感觉是现代产业必须与传统优势相结合才能形成发展优势。由于回民聚居,养牛历史悠久,加之地处长、吉、哈交通中枢,流通产业发达。改革开放以后,这里的农民就选定了肉牛养殖业作为优势产业来发展,出现了年出栏万头肉牛的养殖经销大户。预计今年全镇出栏肉牛20万头,产值达到8亿元,利润8000万元,人均养牛收入1117元。全镇从事养牛产业的户数达到1万户,占总户数的70%。副镇长李国君告诉记者,今年是该镇的肉牛效益最好的一年,原因有三:一是生产条件好。架子牛、育肥牛的价格都恰到好处,玉米的价格稳定,养殖成本稳定。二是市场环境好。今年66%的肉牛销往省外国外市场,五棵树的肉牛市场还经销内蒙古等地的牛。三是产业基础强。市里在五棵树镇专门设立了牧业管理分局,30多名职工外加40多名村级防疫员,负责全镇养殖户和牲畜交易市场的防检疫及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工作,无规定疫病区的建设已通过鉴定。全镇建起了30多个规模小区,水、电、路、贷款予以配套。

    五棵树其实已经形成了肉牛经济———肉牛产业年转化35万吨玉米,连玉米秧子都是上好的造酒原料,所以农民对玉米生产抓得很紧;酒糟育肥是五棵树肉牛品质好的重要原因,所以,酒厂得以健康发展,已经形成酒业集团;运酒、运牛、运煤带动了运输业发展,还连带起桶罐焊接企业发展了40多家;这里的农民收入多样化,养牛、贩牛、造酒、种菜,农民人均年收入4318元。

    从中原大地到东北大地,我们看到,成千上万个“五棵树”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