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禁鲜令将如期执行 乳业经营尚需诚信自律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2-19
    

    乳制品工业协会昨天再次强调:乳品禁鲜令必须执行 但由于目前市面上并没有鉴别还原奶的有效方法———

    正值由国家质监局颁布的奶业禁鲜令引起业界一片哗然的风口浪尖之际,昨天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2004年第二次会议在京悄然举行。也正由于这样的敏感背景,这次原本是行业内的常规性会议也变得格外引人关注,国内各大乳品公司的总工和乳业界知名专家悉数到会。本来会议议题是讨论2005年工作计划,但是会议刚一开始,大家的话题就开始转向引起广泛影响的“禁鲜令”。

    争论焦点

    “还原奶”搅乱乳品市场

    禁鲜令引发的最敏感问题实际是“还原奶”。所谓还原奶,即由奶粉加工调制而成的牛奶。专家介绍,用奶粉兑水来还原成液态牛奶,不仅成本低廉,而且从营养成分上来说,远远不如以鲜奶为原料的巴氏奶和常温奶。据透露,目前一些不良企业在市场上销售的所谓“鲜奶品”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巴氏奶,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常温奶,而恰恰就是还原奶。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的中国奶业发展数据可以看到,2004年1到8月份,我国乳制品和液态奶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35.5%,液态奶同比增长34.9%。但是在高速增长的同时,进口乳制品数量也有很大增长,尤其是奶粉进口。这些奶粉不全是被消费者直接买走,而是一部分被用于与无水黄油以及水勾兑符合国际有关标准的还原奶,然后用于酸奶、乳饮料甚至是牛奶中。应该说,防止厂家用奶粉兑水或再兑一部分鲜奶来冒充鲜奶在市场上蒙蔽消费者,无疑是《通则》和《指南》的初衷。

    “我国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产和消费上的不平衡。”一位农业部的专家向记者介绍,中国的奶源带主要分布在国际公认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优质奶牛饲养带,这个饲养带横贯华北、东北和西北,包括“三北”地区的大部分省份和胶东半岛,这些地区集中了全国70%的奶牛和超过60%的原奶。在南方,由于没有天然牧场,只能依靠人工饲养,一头奶牛的成本高达3000多元,而北方仅需1500多元。加上气候原因,南方的奶牛产奶量也只及北方的一半,这样牛奶的生产成本就高。南方鲜奶的收购价是北方的2倍左右。

    “用奶粉还原成所谓的‘还原奶’,本身就是一些牛奶生产企业在市场急剧膨胀而奶源不足时,想出来的一种蒙骗消费者的办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更加明晰的规范,对企业行为构成硬的制约。而食品标签指南的修改,也就是‘禁鲜令’,就是实现这种规范的重要举措。”一位专家表示:“禁鲜令”明确规定加工过的牛奶产品不能在产品包装上称“鲜”,恰恰是市场得以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的一个开始。但由于目前市面上并没有鉴别还原奶的有效方法,哪些奶是还原奶,哪些企业在制造还原奶,最终还要依赖于检测设备的进步。因此有关专家指出,面对“禁鲜令”,企业要做的是尽快适应国家的各种规范,诚信经营,加强自律。

    禁鲜令必须执行

    在昨天的会上,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刚强调,包括禁鲜令在内的食品标准的改进,是一项促进食品工业规范发展非常重要的举措,国家公布的标准必须执行。

    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郝煜发言指出:标准的修订和提高,是中国食品工业迈向WTO,走向国际水平的必由之路,此次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外颁布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GB13432-2004),就是食品标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他再次重申:加工食品不能称“鲜”,完全符合国际上先进理念,也与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紧密相关。

    郝煜指出,“绝不能因为巴氏杀菌奶或常温奶是用鲜奶为原料,就称之为鲜奶”。其实,企业可以把用生鲜乳制成的巴氏杀菌乳或灭菌乳,在标签上标识本产品用鲜牛乳经巴氏杀菌制成、鲜牛乳经巴氏杀菌,或者在原料表中注明:鲜牛乳、本产品用鲜牛乳经超高温灭菌制成、鲜牛乳经超高温灭菌。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WTO三年过渡期结束之际,中国的食品行业标准依然非常落后,应该以禁鲜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名词解释

    禁鲜令

    2004年5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率先发布了两个食品标签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以分别取代现行的1994年版的《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和1992年版的《特殊营养食品标签国家标准》。

    《通则》将于明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同时与之配套出版了《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

    《指南》中明确指出凡是加工食品就不存在“鲜”,所以凡是加热过的食品,其标签上一律禁止使用“鲜”字,以防止企业利用标签进行商业炒作。

    《指南》规定,鲜奶的标准术语应该是生鲜奶,即国际标准所称的原乳,即刚刚从奶牛身上挤下的奶才称得上是鲜奶。因此,该标准也被业界简称为“禁鲜令”。按照这个标准,目前占据各大超市货架的“鲜牛奶”、“鲜橙多”、“真鲜橙”等“鲜”类食品,在明年10月1日以后,将禁“鲜”!

    背景资料

    巴氏奶和常温奶的派别之分

    据介绍,我国的奶制品生产企业大致可分为巴氏奶和常温奶两大派系,严格意义上的巴氏奶是指将刚挤下来的生奶加热到75℃到80℃,通过15秒加热杀死致病微生物,但保留有益菌群的方法制造的牛奶,这种奶可以充分保持牛奶的营养与鲜度,但只能在低温下保存几天。由于巴氏奶保质期短,牛奶挤出到上架出售必须保证冷链运输,所以一般由城市本地的乳品企业利用当地奶源生产。而常温奶是指经过137℃对产品进行4秒的灭菌处理制成的超高温灭菌奶。由于达到了国家标准的无菌状态,能常温保留、储存期较长、食用方便,常温奶成为国内乳品市场的主打产品。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张和平教授认为“新鲜”这个词应该用在原料乳上,是指原料乳的品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牛乳才能被称为鲜牛乳。而现在说的巴氏奶、常温奶都只是处理方法不同而制成的产品。

    他认为不再让加工过的牛奶用“鲜”字是有道理的,如果在这次的《通则》实行中能够让厂家把生产程序标识清楚,在标签里写清用的是超高温灭菌法还是巴氏消毒法,对老百姓来说是件好事。两种方式生产出的牛奶各有各的优点,让消费者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才是规则改变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