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我国县级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2-03
     一、县级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首先,基层领导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县级农业信息化建设只有网站、没有网络,即没有支撑信息化、互联基层的网络硬设备,也没有完善的信息采集发布体系等软环境;其次,无法结合本地区实际,突出自己县域的优势,准确的将自己定位在我国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的一个分支的角色,切实推进信息标准化,不免在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复投资和浪费。再次,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农民上网的普及率还很低。

    二、县级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思路

    在现有条件下,作为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应该抓建设、抓特色、抓服务,以农业信息获取及及时处理和计算机网络建设与应用这两个方面为突破口,重点是找准自己的服务对象,结合自身特点、突出区域优势,在体系健全化、方式多样化、服务分类化等方面进行研究。

    三、县级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策

    1.体系健全化。既能够上行下达的网络硬件体系以及以此为依托的信息采集发布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信息化建设应继续朝纵深推进,向网络化发展,通过乡镇信息服务站、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信息采集点的建立,并积极与上一级农业主管部门实现互联,以此建立信息传递的硬件通道:通过网络的互联也可促进农业部门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的加强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信息采集发布的软环境,不断挖掘本地信息的潜力,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加强信息提炼的精度,完善信息服务的体系。

    2.方式多样化。不断丰富信息服务的方式,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应在坚持搞好网站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其它的服务方式如电视、广播、特别是像手机短信这样的移动通讯系统,以及科技下乡、农广校、信息“小黑板”等传统方式,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不断推进信息的普及化。

    3.服务分类化。通过对我国涉农上网人群的分析,大致可分为(1)农业领导干部;(2)农业科技工作者;(3)农业龙头企业、购销大户、农业产业协会、合作社等;(4)普通农户。我们应该重点服务于前三者,在农业新闻政策、法律法规、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各类认证申报、产经信息等方面加强建设,特别应对农业龙头企业、购销大户、农业产业协会和合作社等产业化组织加强引导和扶持,不断以他们的需求来调整服务的内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同时,以产业化组织为中介,通过提高普通农户的信息化意识和水平,推进信息化的普及速度,提高我国信息化的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