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虾产品遭遇美灾难性裁决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2-02
     较原定时间推迟几天之后,美国商务部11月30日发布了对来自中国和越南的冷冻及罐装暖水虾的反倾销调查终裁结果:认定在57家中国应诉企业中的4家抽样企业中,除湛江国联水产外,其他3家均低于正常价值在美销售涉案产品。这4家抽样企业分别被裁定的倾销幅度即单独税率为:湛江国联水产0.07%(视同零税率),汕头红园食品27.89%,中联水产84.93%,谊林(港资)82.27%。

    在其余53家填写A问卷的应诉企业中,35家获得55.23%的加权平均税率;其余18家被拒,与未应诉企业一同被裁以112.81%的惩罚性全国统一税率。

    

    同样被美方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越南的情况大大好于中国。在4家抽样企业中,一家被裁最高倾销幅度即单独税率的仅为25.76%,其他3家分别为4.13%、4.21%和4.99%。其他填写A问卷的应诉企业所获加权平均税率为4.38%,未应诉企业获25.76%的全国统一税率。这就意味着,越南将继续对美出口涉案产品,几乎不会受到反倾销调查的影响。

    美方终裁对中国虾出口企业是灾难性的。与初裁相比,汕头红园食品的单独税率大幅调高了20个百分点(初裁税率为7.67%),中联水产和谊林(港资)的单独税率有所下降(初裁税率分别为90.05%和98.34%),但这意义已经不大,对于平均利润率不到10%的涉案产品而言,这3家企业和所有获加权平均税率的企业实际上已经被逐出了美国市场。另据记者了解,湛江国联水产和汕头红园食品在中国涉案产品总产量中约占20%的份额,美方初裁即使维持不变,中国也将丧失80%的美国市场。现在汕头红园食品结局逆转,估计中国将痛失九成美国市场份额。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张志彪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本案失利的主要原因。他说美方在本案中选取印度作为替代国,在替代价格的采用上令人不可思议的无理:坚持采用一家公司所有虾产品的平均“单一价格”计算涉案产品的正常价值;坚持采用一家公司而非一个行业的平均价格计算涉案产品的正常价值,不具最低限度的代表面;美方选取的替代价格不在调查期限之内。

    由于美方的做法远离市场和价格事实,中方(商务部、驻美使馆和食土商会)多次书面和会见交涉,我涉案企业也分规格提出自己的替代国价格,但均未被美方所采用。张志彪说,本案是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以来最不公正的一次,预示着美国对我农产品反倾销形势趋向严峻。

    美方终裁公告还认定,除了湛江国联水产和汕头红园食品两家之外,所有中国的涉案企业均存在“紧急情况”,即在美国商务部初裁之前有突击对美出口的行为。按照美国的反倾销调查程序,将对有“紧急情况”行为的涉案企业回溯征收反倾销税(即按规定的征收时间倒推90天作为起始征收日期)。

    按以往经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2005年1月12日做出的损害终裁否定美国商务部终裁结果的可能性不大。

    “这是一个悲哀的信号”

    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虾开了杀戒。

    至此,自去年5月以来备受国人关注的三大反倾销案纷纷尘埃落定。彩电和家具两案的结果让我们放松了一度绷紧的神经。彩电案的结局是中国企业的重新洗牌,长虹退出,厦华长驱直入。家具案的结局可谓“皆大欢喜”,不说获零税率的天津美克,单说获得8%多一点加权平均税率的企业就有115家。据此我们易于一厢情愿地判断,美国商务部似乎不像媒体期待的那样凶猛,反倾销也不像媒体渲染的那样可怕。

    然而,中国虾被美国商务部狠狠地咬了一口。这一灾难性的结局让中国企业重新警觉起来:美国商务部是可以连基本的规则都不顾的。

    在三大反倾销案中,虾案的调查过程和背景最为曲折和复杂,美方收紧分别税率标准和大面积使用“紧急情况”都发生在本案,初裁时我们就应该料到会有更坏的情况发生,但谁也不愿意相信美国商务部会如此的“无理”,在替代价格的选择上会如此固执地坚持“单一价格”的立场。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张志彪告诉记者,商会将很快组织涉案企业商讨下一步的应对,如果企业有共识,很有可能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起诉美国商务部。记者另外获悉,谊林(港资)已经开始考虑状告美国商务部事宜。其下属公司福清谊华水产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方做法站不住脚,如果采用公正的替代价格,本公司是港资企业,财务数据齐备,问卷填写认真,核查时也没出任何纰漏,绝对不该出现这样的结局。

    当此黯淡结局,状告美国商务部也许是更多地表明一种情绪。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挺过眼下的难关。福清谊华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初美国商务部刚一发布初裁结果,公司就正式转产。现在主打美国市场的是不在涉案产品之列的“面包虾”(虾排)。新产品的产量比冷冻虾低,但卖价要高出许多。当时国内的对美出口企业只有少数几家能做,估计美方终裁之后会有更多的企业更换产品。

    从长远看,这应该是比状告美国商务部更理性更务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