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奶农在奶业发展中的风险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2-02
     我国的奶牛业因粮食多年歉收而导致饲料价格上涨,上涨的幅度均在20%以上,有些甚至超过50%,而且生奶的收购价格纹丝不动,导致奶牛生产成本上升和生产效益下降。

    在整个奶业链即牛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中,三者的利益比通常为1∶3.5∶5.5。因此广大奶农的利益最低,而且在原料奶的生产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最大。当前我国奶农承担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饲料价格上涨的风险通常而言,饲料费用占到奶农销售生奶成本的65%~75%。饲料价格的上涨立即影响到生奶成本的上升,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我国大多地区母牛的奶产量平均3500千克左右,在上海地区,平均每头母牛的奶产量在7500千克以上,今年1~6月份仅因饲料价格上涨使每头母牛的利润减少了700多元,下半年由于母牛处于泌乳后期,并有两个月的干奶期,利润的减少将更多。

    水、电和运输费用增加的风险我国是一个缺水、缺电和缺油的国家,水、电和燃料的价格随时都有可能上涨。在电力不足的地区,有些奶牛场要自备发电机使挤奶机等能够照常工作,但燃油主要是柴油和汽油,会随着国际油价而波动,上涨的可能性远大于下降的可能性。

    此外就公路运输而言,国家已经采取了严禁超载的有力措施,这对保护道路和确保运输安全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就公路运费来说,将有大幅度的上涨,而且幅度是成倍的。奶农或奶牛场将承担着运输费用增加的风险,其结果是饲料价格因运输费用的增加而上升,导致生奶生产成本的上扬。

    奶牛疾病的风险犊牛患病导致死亡,母牛患病后,不仅奶产量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还可能造成死亡,一头母牛死亡以后,损失可在万元以上。这些由疾病造成的奶产量损失和死亡损失,只有奶农或奶牛场承担。

    环境保护的压力和风险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今后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饲养奶牛的地点或地区将面临着搬迁或动迁或进行畜粪的处理。目前,在上海等大中城市,奶牛生产就出现上述情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他许多城市郊区的奶牛场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奶牛生产的环保压力和风险正在加大,而承担的主体只能是奶农或奶牛场。

    其他有关的政策风险这首先表现在生奶的收购政策。当前在许多地区,存在着降低或变相降低收购价的趋向。许多乳品集团因管理和营销不善,或相互间竞争造成的利润率下降,欲转嫁到奶农身上,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在有些地区,乳品厂或乳品集团收购生奶的价格虽然没有变动,但是随意提高收购标准变相地降低了生奶的收购价,影响到奶农或者奶牛场的切身利益。

    当前最使奶农感到棘手的是所谓的“酒精阳性”奶。乳品厂在收购生奶的时候,用酒精与生奶一混,就告知奶农这是“酒精阳性”奶,要降低收购价或者不收购。

    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由谁来保护奶农的利益?综上所述,在我国奶业的发展过程中,奶农承担了巨大的风险。中国的奶业是否能够持续和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奶农的积极性。如果我国的奶农没有政策性的保护,或者没有最基本的利益或权益保障,我国的许多奶农就会退出奶牛业,就会使我国的奶牛业停滞不前,甚至后退。在奶牛业发达的国家,均有保护奶农利益的政策支持。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实行生奶收购的配额制度。在配额范围内,奶农交售的生奶就有较好的利益保证,超过配额的部分就实行随行就市的价格政策。但配额两年一定,在两年内,奶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配额,得利部分相互平分。在美国,当生奶的收购价低于一定水平时,就实行价格支持政策。也就是说,政府收购较多数量的乳制品,使乳品厂的生奶收购价格保持较高的水平。

    我国在奶业发展的前期阶段更应研究和制定奶农利益的保护政策。确保奶农的基本利益应该引起许多有关部门的重视。

    由谁来帮助奶农提高奶牛的生产水平?在我国,现代奶牛的饲养历史不长,奶农缺乏技术和经验。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奶农迅速地掌握奶牛饲养技术,提高其生产水平。因此,在我国奶牛发展过程中既要制定政策保障奶农的利益,更要有专门的技术推广机构帮助奶农掌握技术并提高生产水平,以进一步提高奶牛饲养的经济效益,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奶农应该有自己的组织我国的奶农是分散的、弱势的,而且奶农的利益与乳品厂的利益或多或少存在着矛盾。在我国,奶农不可能像北欧某些国家成为乳品厂的股东,或由奶农投资建造乳品厂。因此,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日本等国的经验,奶农应该有自己的组织为广大的奶农争取权益。目前许多省市都把乳品加工和奶牛生产联合在一起,称之为奶业协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又削弱了对奶农保护的力度。因此,如何真正改变奶农的弱势地位,降低奶农所承受的各种风险,成立属于奶农自己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我国奶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必须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