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安徽以生态省建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1-12
     新华网合肥11月11日电(记者宋斌、蔡敏)外地一个投资30多亿元的焦化厂即将落户无为县二坝经济开发区,近期在安徽省引起广泛关注。人们不像过去那样盲目地为大额投资而兴奋,而是冷静地分析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此,这个项目拟追加3亿元,建设配套的污染治理工程。尽管如此,省政府目前仍在征询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谨慎决策。

     安徽省发改委产业政策处副处长汪子安说:“对待一个超过30亿元的项目,如此认真地考虑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个生态建设试点省,安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摒弃了“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子,以生态省建设为契机优化产业布局,改变传统数量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安徽”发展战略自去年10月实施后,按照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中严把“绿色门槛”。皖南池州市今年因为环境问题拒绝了一个投资上千万元的矿业项目。截至今年上半年,安徽省有7个总投资9亿元的建设项目被环保部门一票否决。与之相配套,安徽省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中,安徽省的项目开工率均超过70%,12个城市日处理94万吨污水的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

     围绕建立生态经济体系,安徽省正以生态经济理论优化产业布局,以循环经济理论培育生态型企业,按清洁生产要求改造环境。省里明确提出:支持科技型、环保型和集约化、深加工、高附加值的项目加快发展,鼓励发展绿色车辆、绿色家电、绿色化工和优质农产品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清洁能源工业、环保产业、生态旅游业。为此,省财政每年安排8000万元贴息资金,用于扶持企业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和污染治理水平。同时,在税收政策上对环保项目予以重点扶持。

     在现有车辆、家电、能源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安徽着力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绿色竞争力。主要车辆生产企业奇瑞、江汽等,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产品逐步达到国际先进的尾气排放标准,同时推广降低能耗的混合型汽油;在电视、洗衣机、冰箱等家电生产中,引进国内外新技术生产环保型新品,达到节能、控制有害物质及材料可回收性等环保要求。

     在自然环境保存较好的地区着重发展生态经济,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池州市利用当地特有的矿石资源发展经济,舍弃了粗放的作坊式开发,与技术一流、设备尖端、治污完善的大型企业合作,比如:和大型水泥企业海螺用石灰石合作生产水泥,利用方解石与比利时耐火材料公司合作建设特大耐火材料基地,和法国一家大型公司合作用白云石生产重钙。群山环抱、河流纵横的六安市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在产业布局上定位“走生态农业路,唱绿色经济戏”,这里先后被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达200万亩,系列产值近亿元。

     对资源性工业城市控制开采规模,提高废物利用,推广循环经济。马钢公司高炉煤气全部回收利用发电,全年实现内部利润4734万元,基本实现转炉“负能炼钢”,消除了废气污染,工业用水循环率从1991年的51%提高到87%,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铜陵有色集团主要生产部门第一冶炼厂回收冶炼含铜炉渣年产铜0.3万吨,加上尾渣加工成产品出售等,年增经济效益5000万元。蚌埠丰原集团利用新技术将生产排放的废水,开发成年产20万吨的三元复合肥项目,变废为宝。

     安徽省生态办负责人王爱华说,在建设生态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安徽省还计划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引导工业项目进园区,发展生态工业园,同时将招商引资情况定期向社会通报,接受各界监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