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肉出口直面"鸡肋"市场 企业不应放弃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1-12
     据悉,韩国针对中国向其出口的新鲜、冷藏或冷冻鸡、鸭、鹅、火鸡、鹌鹑、野鸡等禽肉产品新制定了15项卫生标准,该15项标准均与家禽宰杀前的疫病防治及产品中的药物残留有关。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目前我禽肉对韩国的出口数量不大且出口尚未完全恢复,但新标准的扩散效应仍不容忽视。

    

     据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中国畜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对韩出口业务时要经过韩国评估注册,而韩国注册过程非常缓慢。在食品进口报关时,韩国海关的查验十分严格,只有在该国注册过的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才能通关。并且,韩国还要求对来自中国的禽肉实施45天的精密检查,进出口商须承担高额的检测费用和口岸仓储费用。这一做法不仅增加了韩国进口商的成本,还拖延了中国禽肉的通关时间,影响产品的入境速度。

    

     记者在采访企业时了解到,很多禽肉企业都因为上述制约因素而放弃了韩国市场。这些企业表示出口到韩国的禽肉产品价格不高、数量不大,而且品种与出口到其他国家的禽肉制品也不尽相同。加之禽流感后禽肉对韩出口尚未完全解冻,所以企业暂无产品出口到韩国,韩国禽肉市场成了“鸡肋市场”。

    

     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邓富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对韩国禽肉出口最初为鹅肉、鸭肉,之后种类逐步扩展。尽管我对韩禽肉出口数量不大,但由于韩国是我周边国家,市场地位较为重要,企业仍应给予足够重视。邓富江认为周边国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我国农产品贸易应重点发展这部分市场。尽管开拓韩国市场有很多困难,但企业仍不应放弃。

    

     业内人士建议,企业应在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建立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生产加工体系的前提下,积极采取多种渠道来突破壁垒。

    

     首先是进行产品升级战略。我国禽肉产品出口主要以生鲜产品为主,深受进口国检验检疫措施的影响。国内一些企业应尝试把生鲜产品改为熟制品,这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而且还可避开苛刻的检疫限制。

    

     其次是“走出去”。企业可考虑通过劳务输出、技术输出、境外投资等多种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避开技术性壁垒,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农产品,让“销地”变成“产地”。

    

     最后是完善防疫系统,从源头上确保产品安全。目前,我国的畜禽养殖多以农户或“公司+农户”的分散饲养为主,防疫体系仍不够完善。要抓源头,就要从“公司+农户”的模式向“公司+基地”、“公司+农场”的模式转换,彻底改变一家一户的粗放型经营状况。专家建议企业应加大自养基地,扩大自控量,严把产品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