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粮食增产 进口空间有限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1-11
     我国粮食生产扭转了自2000年以来连续4年减产的局面,实现了由减到增的转变。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宣布,粮食增产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可以超过预期4550亿公斤的目标。

    

     权威人士分析指出,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考虑,为扭转粮食耕种面积、产量连年下滑的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由于政策驱动、市场拉动和工作推动的综合作用,目前的粮食增产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但是,当前粮食供需还存在一定缺口,发展粮食生产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据国家粮食局专家组顾问李思恒教授的分析,去年是我国粮食的“大欠收年”,全年粮食产量只有4300亿公斤,全年对粮食的需求是4850亿公斤,有着500多亿公斤的缺口。今年粮食产量只是“恢复性增长”,产需缺口有所减少,供求关系有所缓解,但是未实现粮食产需平衡。

    

     “按照4800亿-4850亿公斤的粮食需求量计算,今年虽然达到4550亿公斤的产量,但仍有250亿公斤以上的供求缺口,”李思恒对记者说。

    

     而据国家粮食局统计,除今年之外,我国粮食已经连续4年产不足需,目前粮食总库存已经降至历史高位的一半左右。数据显示,2003年末全国国有粮食总库存(包括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和国有粮食经销企业库存)为1804亿公斤,经过上半年的消费,目前大致维持在1500亿公斤水平。

    

     “解决缺口不能单纯挖库存,而是要通过库存调节和增加国外粮食进口进行弥补,也就是减少玉米出口,增加小麦进口。”

    

     伴随供需紧平衡和缺口而来的是粮价的上涨。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7万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生产价格的调查显示,今年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4.7%,粮食生产价格同比上涨35.1%,其中,稻谷价格上涨最高为43.1%。

    

     “我国粮价在去年10月份之前一直处于疲软期,价格很低,目前粮价的上涨在正常范围内。”李思恒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三补一减一免”(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购置农机具补贴以及减免农业税、免除农业特产税)政策的实施,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这一措施给农民带来了至少400亿元的“好处”。

    

     为了防止“谷贱伤农”,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还出台了“最低收购价”措施。今年早籼稻、中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斤1.40元、1.44元、l.5元和1.44元。据记者了解,在江西等绝大多数产粮区,收购价比最低限价都要高。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中国市场形势分析动态”课题组的分析报告显示,由于国家的惠农政策和最低限价措施,农民对粮食价格上涨还有期望,售粮积极性不是太高,这决定了下半年粮食价格不会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这一报告指出,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因此下半年粮食从主产区到主销区的跨区域调运量将会继续增加。但是粮食的大量跨区域调运将会受到运输能力和运价因素的制约,粮食运输成本会随之增加,进而推动粮食价格上涨。

    

     此外,在国际粮食库存连续4年减少的情况下,国际粮食价格也将会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国内粮食加工企业不大可能大量进口粮食。通过进口来弥补国内粮食产需缺口和平抑国内粮价的空间有限。

    

     不过,由于产需缺口缩小,粮食价格总体上也不会有较大上涨。李思恒对记者肯定地表示,“粮价即使上涨,其幅度也不会很大,只是小幅上涨。”

    

     粮价上涨,城市居民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现在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比较低。“每斤大米从1.2元涨到1.8元,没有看到居民有什么震动,但是我们需要增加对城市低收入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