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两国农畜产品贸易比较研究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1-11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并就两国农畜产品贸易优势和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中国在对印度农畜产品贸易中比较优势较少,而印度对中国的比较优势也不明显。中印两国农畜产品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产业间贸易为辅。两国农畜产品贸易发展取决于双方的共同努力,随着中印两国关系的缓和,两国农畜产品贸易有望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关键词: 农畜产品贸易、产业内贸易、RCA指数、IIT指数。

     [中图分类号] F742 [文献标示码] A

     一、中印两国农畜产品贸易现状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印度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在经过20多年和10多年的改革之后,目前两国GDP增长速度已进入世界最快的国家之列。1990-1999年期间,中印两国的GDP增长率分别达到10.5%和6.0%。2003年随着两国总理互访,全面促进了两国关系。为双方贸易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资料显示:中印双方农畜产品贸易额从1992年的2228.03万美元上升为2002年的12017.96万美元,年均增长15.94%,目前印度在中国外贸伙伴中位于第20位。

     中印两国的农畜产品贸易总量并不是很高,近10年双方从对方进出口农畜产品贸易总额占从世界各国进出口该类农畜产品总额的比重始终未突破10%。其主要原因是两国都是以农畜产品自给为主的国家,农畜产品进出口品种和数量是随着国内农牧业丰歉和国内需求程度而定。

     中印两国均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中国解放后或印度独立后,为了满足迅速增长的人口对食物的需要,两国都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和畜牧业生产,以求自给。虽然中印两国都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但由于贸易是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故随着两国GDP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及两国关系的进一步缓和,双边的农畜产品贸易也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主要农畜产品(谷物及肉类制品)对印度与世界各国贸易数据表明,1992-2002年间,中国农畜产品对世界的总贸易一直表现为顺差。中国与印度的农畜产品贸易多数年份为逆差。说明中国对印度农畜产品具有一定的需求,且具有依赖关系。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农畜产品总额占出口到世界各国农畜产品总额的比重多数年份都低于1%。只有1994年的比重超过1%,(1.53%)。1996年以来,中国从印度进口农畜产品占从世界各国进口农畜产品的比重均高于1%。1998年其比重高达6.57%。虽然在中国的贸易伙伴排行榜上,印度仅排在第20位。但以目前双方贸易趋势看,其贸易份额会逐步上升。其排名一定会"后来居上"。

     从中印两国对农畜产品需求来看,中国的需求要大于印度。由于宗教信仰等因素,印度一半以上的人是素食主义者,因此印度对肉和烟酒的消耗量很少,印度人只吃羊肉,鸡和一些海鲜。而中国人民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改善,消费的肉类和酒类远远高于印度。印度人的主食与中国人相似,是麦面饼和大米。由于吃素,所以植物油在印度进口量是世界第一,2003年,印度进口的棕榈油和豆油为450万吨,而中国2003年进口的棕榈油和豆油为420万吨,有专家估计2004年中国进口的棕榈油和豆油会超过印度。从总量上讲,中国对农畜产品的需求大于印度,因此中印农畜产品贸易表现为逆差亦属正常。

     二、中印两国农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粮食的生产成本过高,大米和小麦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竞争优势。畜产品、水果、蔬菜虽然在价格上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品质质量上表现为相对劣势。中国农畜产品的比较优势很少。因此,中国农畜产品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应在农畜产品品种改良和农畜产品加工技术上有所突破。20世纪70年代以前,印度的传统农产品如茶叶、咖啡、香料、香烟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1965年其传统的农产品出口值占农畜产品出口总值的52.4%。因而在随后的印度政府则力图保持其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利用本国廉价劳力和多种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发展园艺、畜牧、渔业和桑蚕产业,并扩大对传统产品的技术投入。增加了大米、水果和海产品的出口量。从中印两国农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过程看,双方有许多相似之处。

     中印两国均是发展中国家,两国现阶段的农牧业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差别并不是很大,这也就决定了两国农畜产品是依据各自的资源及生产技术条件而呈现出比较优势。下面我们利用显示优势指数对中印两国农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RCA指数是指一国某产品出口在世界该产品出口中的份额与该国所有产品的出口在世界所有产品出口中的份额的比率,即如果用Xij表示国家j对i类商品的出口值,用Xtj表示国家j的总出口值,Xiw表示世界上i类商品的总出口值,Xtw表示世界出口总值,则对j国家而言,i类商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为:

     RCAij=(Xij/Xtj)÷(Xiw/Xtw)(1)

     因本文仅对中印两国贸易中农畜产品的比较优势做一分析,故将RCA指数做如下修改或设定:

     RCAi=(Xi/X)÷(Wi/W) (2)

     (2)式中Xi代表中国对印度出口i类农畜产品的出口额,X代表中国对印度的出口该类农畜产品总额,Wi代表中国对世界出口i类农畜产品的出口额,W代表中国对世界市场的出口该类农畜产品总额。在这里,RCA指数是将中国对印度出口该类农畜产品总额中i农畜产品所占比例与中国对世界出口该类农畜产品总额中i类农畜产品所占比例之比。如RCAi>1,表明中国i类农畜产品对印度的出口比重特别大,因而对于印度而言,中国已具有比较优势,数值越大,表明比较优势越显著;如RCAi<1,则表示中国还不具备比较优势。

     表2计算了按SITC Rev.1分类的13项中国对印度出口主要农畜产品的RCA指数,1992年中国RAC指数超过1的产品有糖及糖制品;生皮及皮革;动物及蔬菜油和脂肪类三种。到1998年RCA指数超过1的产品类别增加到4种;增加的产品为水果及蔬菜类和咖啡、茶、可可粉及香料类;但糖及糖制品的RCA指数下降到0.33;同时谷物及谷物制品、动物饲料、未碾谷物类和混合食物制品类RCA指数也都在0.70以上。到2002年基本保持了1992年的水平。总体上讲,中国农畜产品的水果及蔬菜类;糖及糖制品;咖啡、茶、可可粉及香料类;生皮及皮革等与印度相比具有贸易比较优势。而在肉及肉制品;奶产品和蛋类;鱼及鱼制品;谷物及谷物制品方面与印度相比具有贸易比较劣势,这4项RCA指数均接近0。

     表2的RCA指数显示,中印农畜产品在贸易上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基本上是由两国的生产及资源条件决定的。中国在对印度的农畜产品贸易中,只有糖、茶、水果蔬菜类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奶、鱼、肉类都明显处于劣势。在对外贸易中,两国均发挥了各自的比较优势。而两国的比较劣势由于受到各自生产、技术及消费者习俗和贸易结构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呈现隐性未能得以发挥。中印两国在农畜产品贸易中有许多相似之处,那么两国的在农畜产品产业内的贸易情况如何呢,下面作具体分析。

     表2 中国对印度出口主要农畜产品的RCA指数

     (按SITC Rev.1分类) 1994 1998 2002

     01 (SITC Rev.1 -01) 肉及肉制品 0.005626 0.000285 0.005741

     02 (SITC Rev.1 - 02)奶产品和蛋类 0 0.194763 0.006751

     03 (SITC Rev.1 -03) 鱼及鱼制品 0.002716 0.025868 0.000132

     04 (SITC Rev.1 -04)谷物及谷物制品0.000879 0.707737 0.009585

     05 (SITC Rev.1 -05)水果及蔬菜类 0.376605 1.856853 2.674026

     06 (SITC Rev.1-06)糖及糖制品 2.10865 0.338523 1.63486

     07 (SITC Rev.1 -07) 咖啡,茶,可可粉及香料类 0.143301 4.718532 4.987445

     08 (SITC Rev.1-08) 动物饲料,未碾谷物类 0.004863 0.763653 0.176812

     09 (SITC Rev.1 -09) 混合食物制品 0.007022 0.704345 0.033546

     41 (HS1996 -41)*生皮及皮革 4.0626 4.324 5.9004

     42 (SITC Rev.1 -42)蔬菜油和脂肪类 0.025614 0.328278 0.505056

     43 (SITC Rev.1-43)动物及蔬菜油和脂肪类 4.618467 4.264038 0.032025

     44 (HS1996 -44)*木材及木炭类 0.006108 0.104984 0.194069

     资料来源:根据 http://unstats.un.org/unsd/comtrade网站提供的数据和《中国海关统计年鉴》相关年份数据计算得到。

     *该项按SITC Rev.1分类的数据缺,我们采用了按(HS1996 -41)分类统计数据进行了计算。

     三、中印两国农畜产品产业内贸易比较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源要素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相同或相似贸易的越来越多,而这是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的。因此用以解释相同或相似产业的贸易理论也相继出现。Grubel和Lloyd(1975)在研究产业内贸易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intra-industrytrade,IIT),其计算公式如下:

     IITi=1-|Xi-Mi|/(Xi+Mi) (1)

     由于Grubel和Lloyd将产业内贸易定义为:与个别产业的进口额完全一致的同行业出口额,因而上式中Xi为出口额,Mi为进口额,i为个别产业。本文将(1)式修改为:

     IITi=(Xi-Mi)/(Xi+Mi) (2)

     式中,Xi为中国向印度出口i类农畜产品的出口额,Mi为中国从印度进口i类农畜产品的进口额。按此公式计算,当Mi=0时,IITi为1;当Xi=0时,IITi为-1。前者出现于农畜产品仅由中国单方面向印度出口的情形,与之相反,后者是农畜产品由印度单方面向中国出口的情形,这时完全没有产业内贸易。如果两国相互出口同一种农畜产品数额相等时,即Xi=Mi时,IITi值为0。因此,产业内贸易指数越接近0,表明产业内贸易的比重越高。IIT指数越接近1,表明该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

     表3 中国对印度出口主要农畜产品的IIT指数

     (按SITC Rev.1分类) 1994 1998 2002

     01 肉及肉制品 0.28 N 0.39

     02 奶产品和蛋类 N 0.42 0.49

     03 鱼及鱼制品 0.01 0 0

     04 谷物及谷物制品 0.98 0.71 0.81

     05 水果及蔬菜类 0.05 0.25 0.18

     06 糖及糖制品 0 0.07 0.04

     07 咖啡,茶,可可粉及香料类 0.11 0.01 0.22

     08 动物饲料,未碾谷物类 0.58 0.62 0.78

     09 混合食物制品 0.23 0.18 0.21

     41 生皮及皮革 0.13 0.01 0.08

     42 蔬菜油和脂肪类 0.18 0.47 0.58*

     43 动物及蔬菜油和脂肪类 0 0.47 0.2

     44 木材及木炭类 0.15 N N

     资料来源:根据 http://unstats.un.org/unsd/comtrade网站提供的数据和《中国海关统计年鉴》相关年份数据

     计算得到

     *表示2002年数据不全,用2000年的数据计算,N表示数据不全,无法计算结果

     从1994、1998、2002三年中国对印度出口主要农畜产品IIT指数分析[见表3]可知:奶产品和蛋类;谷物及谷物制品;动物饲料类的IIT指数值较高,说明这些专业的专业化水平较高。除此而外的鱼及鱼制品、水果及蔬菜类、糖及糖制品、咖啡,茶,可可粉及香料类等的IIT指数值均较低,接近0。说明中印两国农畜产品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种类很少,到2002年,两国农畜产品除谷物及谷物制品,动物饲料类外,其余产品IIT指数值很低,由此可见,两国农畜产品的贸易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产业间贸易为辅。

     四、结论

     本文从贸易角度分析了中国与印度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在对两国农畜产品贸易比较分析后发现:

     1)中国在对印度农畜产品贸易中比较优势较少,而印度对中国的比较优势也不明显。相比而言,印度的传统农畜产品相对中国有比较优势,而对蔬菜,生皮和皮革等中国对印度具有比较优势。

     2)经过对中国和印度农畜产品产业内IIT指数分析发现,中印两国在多数农畜产品领域具有产业内贸易的特征,中印两国农畜产品贸易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产业间贸易为辅。

     3)中印两国农业生产、资源条件,技术水平和贸易结构上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但两国居民的消费习惯却存在很大差异。两国农畜产品的最主要伙伴并不是对方,其农畜产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国和地区。

     4)中印两国均属于发展中国家,且均面临着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解决本国的粮食自给问题。进出口贸易主要是靠丰歉调剂。

     在农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市场上,虽然两国面临同样的国际竞争对手是生产技术水平极高的发达国家。但中印两国在农畜产品贸易领域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积极开展产业内贸易。通过双方在农畜产品贸易方面的竞争和互补,促动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总之,中印两国农畜产品贸易发展取决于双方共同努力。在目前中国农畜产品贸易处于逆差的情况下,中国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在双方贸易目标更多地转向对方之时,我们坚信,随着中印两国政治、经贸关系的缓和,两国农畜产品贸易有望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