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际油价价差大 中国油企承受成本压力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1-02
     近期国际石油价格持续攀升,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尤其是成品油价格,国内国际相差上千元。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石油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从1998年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接轨后,中国石油基准价格均由国家有关部门根据纽约、鹿特丹、新加坡三地油价加权计算后确定。尽管滞后一段时间,但国内油价基本与国际油价同涨同落。例如,从2001年8月到2003年8月,美国WTI原油从每桶24.46美元上升到31.59美元,两年上涨29%。同期国内汽油价格从每吨2990元上升到3626元,上涨21%;柴油价格涨幅则为10.7%。

     今年的油价变化颇不寻常。数据为证,从今年年初到10月,美国WTI原油价格由每桶30多美元上涨到50多美元,上涨约2/3,10月22日则高达56.42美元。

     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历3次调价,但总涨幅仍没有超过16%。以北京市场为例,今年1月份至10月份,93号汽油每升零售价由3.2元上调为3.66元,0号柴油每升零售价由3.02元上调为3.49元,涨幅分别为14%和16%。而同期国际原油、成品油价格涨幅则是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幅的3倍多。

     与剧烈震荡、起伏不定的国际石油市场相比,国内石油价格的走势更为稳健。尤其与今年直线上升的国际油价相比,当前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较小,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已经形成上千元的价差。专家分析,若按照国内油价的定价方法计算,当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对应的国际原油价格相当于每桶30多美元的水平。

     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有关专家指出,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和物价部门要审定国内油价调整的幅度,国内油价的变化要滞后国际油价一段时间;另一方面,考虑到为了缓解油价上升可能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国家有关部门对油价调整十分慎重,调整的幅度和频率都不大,实际上目前主要由石油石化企业承受了成本上升的压力。

     确实,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进口石油已占国内石油消费总量约1/3,今年1月份至8月份就已进口原油7600万吨。所以国际油价大幅上扬,对国内市场和石油石化企业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规划计划部副总经理连建家介绍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差价使石油炼化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目前炼化企业正通过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和降耗等措施来消化一部分新增成本。尤其是今年年初以来,中国石油为了保证供应,满足市场需求,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原油增产是近年来少有的。今年1月份至9月份,中国石油生产原油8373万吨,同比增长2.8%;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高达14.1%。二是确保炼油装置高负荷运行,1月份至9月份,中国石油加工原油8154万吨,同比增加932万吨;汽油、煤油、柴油合计生产5203万吨,同比增加656万吨,原油、成品油生产均以两位数增长。三是积极增加进口国外资源补充国内市场,1月份至9月份,中国石油进口原油同比增加478万吨,增长30%。此外油气勘探也取得新的突破。

     不少专家认为,年内国际油价每桶有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高价位。原油价格居高不下,而国内成品油价格又相对滞后于国际价格,会造成国内石油石化生产企业的成本增加。有关人士表示,石油石化企业面对这种形势,会继续采取积极措施确保正常生产,努力满足国内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