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羊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09-15
     “改变人们落后的养殖观念和生产方式,加大羊业生产的科技、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规范行业竞争秩序,推动养羊生产专业化、产业化进程,促进我国羊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这是于9月3—6日在广饶县召开的“首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上,与会代表达成的共识。

     “首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是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的,其宗旨是沟通信息、交流经验、联络感情、寻求发展,构筑一个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陈耀春、山东畜牧办主任慕永太等领导及来自全国的800多名畜牧界专家、企业和养殖户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与会代表就当前我国羊业发展的特点、难点、热点以及全行业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羊业发展前景广阔

     在谈到我国羊业发展前景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认为,我国羊业尤其是肉羊产业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刘院士说,2003年我国羊肉产量为316.7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4.8%,人均羊肉占有量为2.4kg,随着人们对羊肉营养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喜食羊肉的地区和人群不断扩大,消费季节不再受到限制,羊肉消费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因此羊肉生产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对于当前波尔山羊市场的低迷情况,刘院士认为这是肉羊产业链发展不完善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陈伟生也认为这并不是坏事,这有利于使种羊价格回归正常,种羊发展回归理性,从而完善肉羊产业链条,加快产业化进程。

     目前种羊市场何时能够抬头,我国羊业专家、莱阳农学院教授柳楠认为这种行情还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市场需要2—3年的恢复、协调、整合的时间,只要种羊场在这段时间里坚持住,放弃“暴利期待”的心理,就一定会迎来发展的再一个高潮。

     羊业发展出路在于产业化

     我国羊业与猪禽业相比,科技含量低,生产方式落后,农户粗放的、传统的分散经营仍然是主体,是家庭的副业。这就决定了我国虽然养羊数量巨大(年出栏2.6亿只),但是羊肉的产量和质量低下,胴体小(1997年统计资料:中国13.5kg、世界平均15kg、美国30kg、澳大利亚20kg、德国18kg、法国17kg、新西兰16kg)。因此要提高我国羊业生产水平,就必须做到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使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变为集约化程度较高、规模较大的企业经营,使无序经营变为有序经营,提高产业化程度。

     对此,刘守仁院士建议:首先要科学整合区域资源优势,组建商品生产基地。以农户家庭养羊为基础,养羊场(站)为核心,成立养羊联合体,统一生产技术规范和组织实施,逐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肉羊生产片区;其次要培植龙头企业,开发名特产品。企业是产业升级、增效的核心,产业化的关键在于龙头企业的拉动。

     杂交改良促发展

     羊业尤其是肉羊产业的产业化发展涵盖了多方面的环节,包括种羊扩繁工程、饲料牧草工程、肉羊育肥工程、精深加工工程、卫生防疫工程、物流配送工程等六大工程和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体系等两大体系。这其中实行杂交改良,发展肉羊育肥工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此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会长许兰祥有着深刻的认识:首先杂交改良的推广能够促进种羊的发展,从而引导种羊走出发展的低谷,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其次杂交改良的推广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养羊业的发展;第三,杂交改良的推广可以保证加工企业获得优质而稳定的货源,促进企业的发展。

     如何推广杂交改良,许兰祥认为:一是要有质量可靠的种羊;二是要有一定的养殖规模,实行科学饲养,良种良法配套;三是在肉羊收购上要体现出优质优价,让养殖户能够真正从中获得更大的效益;四是要由龙头企业保证能够及时收购,稳定养殖户的养羊积极性,这样好羊就会越杀越多;五是要注重地方品种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