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感染的新动向及其防治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08-18
   

    猪瘟是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19世纪30年代在美国大规模发生。因此病使猪只死亡率极高,人们曾误认为是由某种细菌引起的,直到1904年才被证明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病毒性传染病。猪瘟病毒是一种小RNA病毒,属披盖病毒科、瘟病毒属。

    尽管历经了半个世纪的努力,从中央政府到地方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控制和消灭猪瘟,但猪瘟在我国仍然存在,有的地方甚至很严重。

    一、发生新动向及特点

    猪瘟自首次发生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了,其发病特点和流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世界性的。

    首先,流行形式已从原来频繁大规模的发生流行和高度致死率,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区域性散发。通常3-4年为一个流行周期,疫点显著减少,多局限散发于某些地区、某些猪场的所谓“猪瘟不稳定区”。

    其次,病理变化不十分明显,出现了猪瘟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其三,发病特点出现了所谓非典型的慢性猪瘟或温和性猪瘟。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也较低。突出表现是妊娠母猪的带毒综合症(就是母猪感染猪瘟病毒之后,病毒通过母猪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死胎)和仔猪猪瘟(胎儿通过胎盘感染猪瘟病毒不死者,出生之后出现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即所谓的“抖抖病”)。这些“抖抖病”仔猪要么很快死亡,要么成为亚临床感染的带毒猪长期排毒并传染同群的猪只。对于同群其他“健康”猪只而言,由于个体差异以及免疫状况的不同,同一毒株会出现不同结果,有些猪死于急性猪瘟,而另一些猪却呈现隐性感染,再继续排毒传染其它猪并污染环境,形成恶性循环。

    二、临床表现

    由于猪瘟病毒抗原性的保守性,目前认为仍只有一种血清型。但在疫苗免疫的“压力”下,许多地方出现了猪瘟病毒的毒力变异株。所谓“毒力”是指猪瘟病毒株引起易感动物的发病程度。同一个毒株由于易感动物的遗传背景、年龄、营养状况及免疫活性等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发病症状。

    (一)急性猪瘟:

    病猪首先表现体温升高40-42℃,精神沉郁、怕冷、嗜眠、常挤卧在一起或钻入草堆。病初多见便秘,排出干硬状粪便。经5-6天后,病猪发生腹泻呈糊状和水样并混有血液。其后病猪发生结膜炎,表现为口腔粘膜不洁,齿龈和唇内面以及舌体上可见有溃疡或出血斑。发病后期,病猪的皮肤上有点状和斑状出血,且尤以鼻端、唇、耳、四肢、腹下及腹内侧皮肤等处多见。发病后期常继发细菌感染,特别以肺炎和坏死性肠炎为多见。

    (二)慢性猪瘟:

    主要表现为贫血,消瘦和全身衰弱。一般病程超过一个月,体温升高不明显,食欲时好时坏,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病猪耳尖、尾根和四肢皮肤发生坏死,甚至干脱。

    (三)温和型猪瘟:

    一般临床表现不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有时出现怀孕母猪流产、胎儿木乃伊化、死胎及畸形。但新生仔猪一旦感染死亡较多,大猪一般能耐过。

    三、病理变化

    猪瘟的病变是一种败血性疾病的病理变化,这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水肿性变化和坏死引起的。

    (一)急性猪瘟:淋巴结周边出血严重并呈大理石样;肾脏颜色变浅呈土黄色,被膜下可见出血点,切开后多见皮质部也有出血点;膀胱粘膜出血明显;上呼吸道的喉头、会厌软骨粘膜出血;脾脏一般不肿大,但有的发病猪的脾脏边缘有圆形紫红色梗死灶。

    (二)慢性猪瘟:除了出血病变之外,主要表现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大肠黏膜可见近似圆形扣状溃疡。

    (三)温和型猪瘟:流产母猪的死胎主要病变是皮肤及内脏器官出血,全身性皮下水肿以及胸腔、腹腔积液。

    四、鉴别诊断

    确诊猪瘟可采集病猪扁桃体做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病毒或采集病猪血清用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做酶联免疫吸咐试验检测猪瘟强毒抗体。此外,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和猪链球菌在临床上表现与猪瘟极为相似。因此,临床表现只供参考,还必须从病理变化、流行病学多方面综合判断而定。

    1、猪丹毒:与猪瘟比较,在猪群中传染较慢,发病率不高,猪丹毒猪天然孔无明显炎症,比较清洁,但常突然死亡,病程短,剖检变化可见脾肿大,肾郁血肿大,淋巴结不呈大理石样斑纹,大肠无明显变化,经药物治疗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2、猪肺疫:常为散发,病猪有明显的咽喉部急性肿胀或有严重的肺炎症状,呼吸困难、口鼻流出白沫,易与猪瘟区别。

    3、急性副伤寒:最易与猪瘟误诊,常发生在一个猪场内,2-4月龄的小猪。剖检可见肠道的变化与猪瘟不同,主要表现为大肠的肠壁增厚,粘膜表面粗糙发炎,有“麸皮”样坏死。

    4、败血性链球菌病:常伴发多发性关节炎,引起运动障碍,鼻粘膜及喉头、气管充血、出血,脾肿大。

    五、处理原则:

    1、对病猪或可疑病猪应立即隔离或扑杀,同群猪就地观察,严禁扩散。

    2、疫区或受威胁区立即进行猪瘟疫苗紧急接种。但必须做好医疗器械的严格消毒,防止人为接种。

    3、发病猪舍的用具、垫草、粪水、剩余的饲料应做好消毒处理工作。消毒可用2%氢氧化钠溶液,20% -30%热草木灰水或5% -10%漂白粉液均可很快杀死病毒。

    4、工作人员严禁串岗,特别防止疫区的饲养和防疫人员往来。

    5、备有抗猪瘟血清的单位可用于治疗,对早期病猪有一定疗效。

    6、注重饲料营养,特别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

    六、预防措施

    由于猪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做好该病的综合性预防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具体措施包括:

    1、实行自繁自养,不从外地引进新猪,必要引种时,则到无疫地区引种选购,严格按程序免疫。并隔离观察四周以上,确定健康后才能放进猪场。

    2、猪场、猪舍经常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清扫、消毒(带猪消毒)。

    3、禁止非本场人员和其它动物进入。

    4、接种疫苗是预防猪瘟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常用的疫苗有:猪瘟兔化弱毒乳兔组织苗、猪瘟兔化弱毒猪肾细胞菌和牛睾丸组织细胞疫苗。此外还有猪瘟和猪丹毒二联弱毒冻干苗以及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三联弱毒冻干苗。疫苗的使用方法和猪瘟免疫程序要根据猪场所处位置、周围环境、猪场规模、群体免疫状态以及该病历年来发生情况综合考虑。现提供两个免疫程序可参考:

    (1)本场及周边地区无疫情

    种猪:20日龄首免,60日龄左右二免。以后每半年免疫一次(母猪也可以出产房时注射一次)。

    商品猪:20日龄首免,60日龄左右二免。直至出栏不再免疫。

    (2)本场及周边地区经常发生仔猪猪瘟

    种猪:仔猪乳前免疫(即仔猪出生进行免疫接种,免后1小时再吃乳),间隔50天进行二免,以后每半年免疫一次。

    商品猪:仔猪乳前免疫,其后一般无需再免至出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