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禽畜业调研报告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07-26
 一、马来西亚禽畜业综述

  马来西亚人口2500万,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民族组成。马来人喜食牛肉,华人喜食猪肉、鸡肉,印度人喜食清真羊肉,三大民族的饮食喜好造就了马来西亚禽畜业的基本构成。

  马来西亚禽畜业主要包括鸡、蛋、猪、牛、羊以及乳品加工,在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平均为0.7%,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为8%。近年来,马来西亚对肉蛋奶的年均需求量为246万吨,其中,猪肉、鸡肉、鸡蛋自给率超过百分之百,绝大部分牛羊肉、牛奶及奶制品需要从国外进口。

  1、养鸡业:

  养鸡业是马来西亚禽畜业的主流,占禽畜生产总量的55.7%。全国共有3000多家养鸡场和屠宰场,90% 集中在西马。近年来,马来西亚肉鸡的年均需求量为65万吨,生产量为75万吨,自给率为115%;鸡蛋的年需求量为39万吨,生产量为41万吨,自给率为105%。肉鸡和鸡蛋供大于求,少量出口新加坡、新西兰。 

  马来西亚养鸡业比较发达,但饲料业却严重缺乏,绝大部分饲料原料需要从国外进口,每年马来西亚需要从中国等地进口250万吨左右玉米。这种对进口饲料的过分依赖使马来西亚的养鸡业生产成本波动大、利润空间小。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饲料价格飞涨,养鸡业饲养成本平均上升43%,马来西亚政府许可的产品销售顶价却没有相应调整,许多农户因入不敷出而减产或弃离本业。

  近年,马来西亚有两次禽畜病毒事件对马来西亚的养鸡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一次是2001年爆发的新城疫病毒,导致马来西亚60万只鸡被销毁,肉鸡饲养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第二次是2004年初亚洲周边国家相继爆发禽流感, 对马养鸡业冲击很大。尽管马来西亚境内未发现禽只或人员感染禽流感病毒,但受其他国家疫情迅速蔓延声势的影响,马来西亚境内禽只产品一度滞销、售价巨幅下滑,旅游、食品、航空等相关股票下跌。所幸此次疫情持续时间短、对马来西亚的国民经济冲击不大。2003年5月24日,马来西亚政府曾以禽流感为由对中国冷冻鸡肉采取临时进口禁令,扣留并销毁了中国山东凤翔集团公司的62个集装箱共计1488吨冷冻鸡肉。我方认为证据不足,与马方有关部门交涉,2004年马方同意赔偿并于5月17日将180万美元赔付山东凤翔集团公司。自年初亚洲国家相继爆发禽流感以来,马来西亚已经暂停自所有疫区国家(包括中国)进口禽只产品。

  2、养猪业概况

  马来西亚养猪业占禽畜生产总量的21.1%,主要集中在西马和东马的沙捞越州,年均饲养数量为190万头。猪肉年均产量和需求量均为16万吨,自给率为100%。为调剂余缺,马来西亚每年也从澳大利亚、印度等国进口50万美元左右的猪肉。

  与养鸡业成本构成一样,饲料成本占养猪业总成本的70%,其中进口饲料占80%—90%。2003年国际饲料价格飞涨,养猪成本大幅攀升,对马来西亚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冲击。2004年百公斤猪综合成本为532马币,比2000年成本上涨了158马币,为应付不断上涨的饲养成本,猪只业者在2003年10月至2004年4月间,连续12次调高猪只出栏价至每百公斤580马币,高于政府为猪只销售者设定的520马币销售顶价,销售者无法将上涨的猪只出栏成本转嫁消费者,而又不愿赔本经营,由此引发了养猪业者行会和销售者行会之间剧烈的争论。经过政府农业部官员的调解,养猪业者的出栏价有所回落,但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比较同期亚洲各国的百公斤猪肉销售价格, 韩国为1140马币,新加坡990马币,香港720马币,台湾700马币,马来西亚仅为520马币,价格最低。

  1998年到1999年间爆发的立百(NIPAH)病毒导致马来西亚100万头猪被宰杀焚毁,80多人死亡,5000人失业,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6亿美元,给马来西亚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冲击。马来西亚政府从此加大了对禽畜行业安全及质量监管的措施和力度,要求业者加强对环境卫生、废物处理、厂房设施、虫害防控、屠宰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等环节的管理,严格按标准和要求运作,推广饲养屠宰加工一条龙运作模式。此举有利于加速饲养业者的整合,提高禽畜业的整体素质,保护消费者利益,但同时也将加重饲养业者的成本和负担,对禽畜业的短期发展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长期看,利国利民。

  近年来,马来西亚养猪业没有再发生类似病毒侵害事件,但猪只产能和消费量已经趋于饱和,研究新型替代饲料降低综合成本是业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近年,马来西亚农业研究部门也一直在研究降低饲料成本的方案,希望通过真菌和嗜热细菌的生物转化、改善油棕仁渣质量并籍此替代进口饲料,以解决原料外购依赖性强的问题,但该项研究至今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3、活牛及牛肉概况:

  马来西亚牛饲养业多集中在西马,饲养数量不足90万头,产量仅有1.9万吨,而牛肉的年均需求量却高达12万吨,牛肉自给率仅为17%。马来西亚不仅每年需要投入4亿马币进口牛肉,而且还需投入3亿马币进口活牛用于品种改良和屠宰。

  马来西亚贸发局统计资料显示,多年来,马来西亚品种改良牛的主要来源是澳大利亚,用于宰杀的肉牛则是从2001年开始由澳大利亚和泰国进口。用于屠宰的进口活牛价格较为低廉,平均每公斤5.85马币,年均进口总值为3600万马币。用作品种改良牛的价格则相差悬殊,高者每头3-4万马币,低者3000-4500马币。据业内人士透露,马来西亚十几年前在澳大利亚购买了一个牧场,专门用作供应本国活牛(改良牛和肉牛)及牛肉的基地。马来西亚进口的活牛(及牛肉)绝大部分来源于该基地。

  马来西亚70-80%的进口牛肉来自印度,20-30%的高档优质牛肉来源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印度牛肉价格低廉但肉质粗硬, 主要消费群体是绝大多数普通民众,进口高档优质牛肉则主要供应高级宾馆、酒店、上层社会以及逢年过节普通民众需求。马来西亚每年从澳、新进口的牛肉占牛肉进口总量的20%,进口总值却占牛肉进口总值的30% 。

  4、牛奶概况

  马来西亚的牛奶主要来自西马由马来西亚兽医局管理的政府农场以及从事独立生产的个体农户,年供应量为2.2万吨,需求量为73万吨,自给率仅为3%,绝大多数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口。

  5、羊

  养羊业占禽畜业的比重很小,80% 集中在西马,年均饲养数量为38万只,年均产量为0.09万吨,消费量为1.4万吨,93%从中国等地进口。

  二、禽畜产品进口检验检疫规定及进出口情况

  (一)、进口检验检疫规定

  1.申请《进口准证》

  马来西亚1962年颁布的《动物条例》第八章规定,进口商须向马来西亚农业部下属的兽医局(Department of Veterinary Services)总监或马来西亚国家检疫局局长书面申请《进口准证》,获得准证后,才能办理其他进口手续。

  2、进口报关时应提供的材料

  (1)马来西亚农业部兽医局或国家检疫局颁发的《进口准证》

  (2)托运货物的详细单证

  (3)动物输出地动物检疫机关签发的《动物卫生检验证》

  A、该国或该国有关地区,或原产地在该批动物输出前12个月不曾爆发有关动物疫情。

  B、输出动物的养殖场对其饲养的动物有完整的健康记录,该养殖场不曾发生有关动物传染病以及其它疾病。

  C、相关动物在出口一定期限内按一定体重比例饲喂双氢链霉素(猪、牛,出口前7天,25毫克/每公斤体重;羊,出口前7天,20毫克/每公斤体重)。

  D、养牛场不曾饲喂任何加工的动物蛋白饲料。

  (二)禽畜产品进出口情况

  马来西亚统计局统计,2003年马来西亚进口禽畜产品5.94亿美元,占马进口总值的0.734%;出口2.67亿美元,占马出口总值的0.275%;禽畜产品净进口3.27亿美元。其中,活畜进口6631万美元,出口1.02亿美元;肉类进口2.06亿美元,出口3800万美元;奶及奶制品进口3.16亿美元,出口8260万美元;蛋类进口263万美元,出口4315万美元。

  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马来西亚从中国进口禽畜产品2768万美元,占马来西亚禽畜产品进口总值的4.65%; 出口中国160万美元,占马来西亚禽畜产品出口总值的6%。马来西亚自中国净进口2608万美元。

  中国输马禽畜产品占马禽畜产品进口总量的比重不足二十分之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对马来西亚市场本身及其辐射全球伊斯兰教市场作用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二是中国的清真产品认证组织尚未得到国际有关机构(包括马来西亚宗教局)的认可,影响中国的清真产品进入马来西亚及其他伊斯兰国家。三是近年中国禽畜疫情相对较多,马来西亚对此存有戒心,对禽畜产品自中国进口态度暧昧。

  三、加强双边合作的建议

  1、 立足大马,面向全球。

  马来西亚人口少,禽畜产品进口容量不足6亿美元,在相对狭小的市场空间中挤占一席之地,开拓成本势必相对较高,中国企业要充分利用马来西亚HALA认证的全球公信力和马来西亚政府的政策导向,立足大马平台,面向并开拓全球清真食品市场。新届政府宣布要将马来西亚建设成为全球清真食品制造中心,为此从政策到人力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可考虑与马来西亚商家在生产、包装、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联合。

  2、加强认证,捕获先机。

  进军全球清真食品市场尤其是禽畜产品市场,中国必须通过国际宗教组织包括马来西亚宗教局等组织的相关认证。同时拿到HACCP、GMP以及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就可以在全球伊斯兰食品市场上通行无阻。目前,中国只有13家禽畜生产企业获得了马来西亚宗教局和兽医局联合颁发的HALA证书,全部通过HALA、HACCP、GMP以及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没有一家。国内清真产品认证机构获得有关国际清真组织认可,生产企业规范生产、加快认证步伐已成为中国食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首要任务。

  3、优势互补,重点突破。

  牛肉,目前马来西亚市场上销售的牛肉多从印度进口,肉质粗硬澳大利亚进口的优质牛肉则价位高昂,中国企业可充分发挥质优价廉的优势,适时扩大活牛和牛肉出口。可邀请马来西亚有关商家在中国联合设立饲养场,饲养优质肉牛,将活牛或加工后的优质牛肉出口马来西亚并通过马来西亚出口其他国家。

  牛奶,马来西亚的牛奶及牛奶制品在居民的饮食消费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市场需求结构中也成长最快。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的牛奶多为热带速生牛奶,奶汁偏稀,香味不足。中国厂家可考虑马来西亚市场的成长性和市场潜力,加大宣传及销售力度,争取有所突破。

  肉鸡,近期国际饲料价格飞涨,马来西亚肉鸡饲养成本大幅上升,政府规定的销售顶价不足弥补饲养成本导致肉鸡饲养业减产,中国肉鸡出口企业应抓住机遇,扩大对马出口。


  注:本调研参考资料:马来西亚农业部兽医局公布资料;
                                          马来西亚统计局公布数据;
                                           马来西亚禽畜业公会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