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06-08
  日本《经济周刊》2月24日载文称,“日本国民陷入空前的食品安全危机”。文章指出今年1月12日,日本时隔79年再次爆发禽流感,山口县一个养鸡场检测出H5N1病毒,此后大分县、京都市又先后检测出禽流感。2月京都府船井农场的业主将大批病鸡宰杀后投放市场,该农场患禽流感的鸡的肉、蛋已经流入23个县,使已经饱受疯牛病袭击的日本消费者更加胆战心惊。

  自本国2001年9月发现第一例疯牛病以来,日本社会对牛肉安全十分敏感。2003年12月日本最大的牛肉进口国——美国发现了疯牛病,立即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日本政府对美国牛肉实施进口限制加上人们对牛肉的心理防线极大地打击了以牛肉为主的餐饮业。以出售牛肉盖浇饭为主业的日本家喻户晓的“吉野家”已经宣布停业。关于取消牛肉进口限制的攻防交涉成为近年来日美之间最大的不和谐因素。

  食品危机不仅来自传染病,流通和销售过程中的弄虚作假也使人们提心吊胆。如:2002年1月日本最大的奶制品企业“雪印公司”将超市上卖剩下的过期牛奶收回再处理后包装上市;有的肉类、蔬菜批发市场更改食品产地、品种标签;有的在食品中加入未经许可的添加物;有的转基因食品无标示,等等。还有近年来流行的0-157肠道传染病和媒体不断传来蔬菜农药含量超标的问题。此外,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有害尚无定论。这一切不能不让日本人时刻担心“饭桌安全”,说“日本国民陷入空前的食品安全危机”并不过分。

  政府的食品安全对策有缺欠

  日本《经济周刊》指出,食品安全如此引起社会不安与政府对策存在缺欠有很大关系。

  第一,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2002年4月日本疯牛病问题调查委员会报告批评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上世纪80年代英国发现疯牛病时日本政府认为本国决不会发生,所以全国完全不设防,结果造成后来的“牛肉冲击”。此后,也一直末改变食品进口渠道过于集中的问题,由于进口牛肉过于依赖美国,致使2003年年底美国发现疯牛病后农林水产省一片混乱。

  第二,食品安全对策不是消费者利益优先,而是经济效益优先。

  2003年7月农林水产省成立了消费安全局,承担振兴牛肉生产和确保牛肉安全两方面的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明显向生产者倾斜,把发展牛肉产业放在优先地位,以企业的成本、利润为核心。在组织从全世界采购饲料时只考虑价格,进口了染有疯牛病的牛骨粉,造成日本国内也爆发了疯牛病的恶果。

  第三,食品流通领域有结构性弊病,禽流感疫情凸显法规缺陷。

  随着食品产业的全球化、现代化和复杂化,流通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和法制的健全显得十分重要。日本工农业标准(JAS)、商品表示法等已经赶不上需要,埋下了食品弄虚作假的祸根。今年2月京都府船井农场患禽流感的鸡的肉、蛋大量流入市场凸显出食品安全法规不健全。

  潜在的食品恐怖危机

  日本国立医药食品卫生研究所的山本茂贵部长说,日本面临食品恐怖的警告并非没有根据,事实上2001年在日本和歌山市就曾发生有人在公共集会的快餐一咖喱饭中投放毒药造成多人死亡的事件,还发生过有人从冷饮瓶盖向超市冷饮注射毒品,在面包内埋入毒针等恶意杀人事件。这些说明通过食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渠道杀人的恐怖事件都已经出现过。山本茂贵指出,食品恐怖事件其影响不仅涉及食品的消费者,更波及到食品产业、流通产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及社会安定等方方面面。它不仅会造成整个社会的混乱,甚至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目前日本食品的供应渠道漏洞很多,一旦受到大规模的攻击,损失将十分巨大。所以,不仅要重视事后对策,更要研究防范措施。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的措施

  日本政府为改进监督、指导食品安全,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首先,制定了“食品安全基本法”。该法于2003年5月出台。同年7月又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直属内阁,由七位公认能不受他人左右的专家组成,具有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及信息公开与交流功能。他们具有对农林水产省、厚生劳动省提出建议和监督、检查的权力。为有效地发挥该委员会的作用,厚生劳动省定期召开健康危机管理调整会,听取该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农林水产省把消费安全局下属的食品安全与食品产业振兴两个部门分开,强调食品安全部门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为国民把好安全关。

  第三,进一步明确食品检测、检验方法,提高检测、检验标准。

  自从2003年年底美国发现疯牛病后,宣布停止进口美国牛肉,为应对美国方面有关重新开放进口的强烈要求,日本提出了“全数检查”的条件。

  第四,鉴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长远影响尚未确定,为确保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选择权,要求所有转基因食品必须明确标示进口来源和其他各项信息。

  第五,运用现已公布的反恐措施对食品恐怖袭击保持高度警惕,积极研究和运用新的预防和检测手段,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反恐组织的信息交流。

  第六,给予食品生产、流通、销售行业必要的风险补助,对由于疯牛病、禽流感已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的补偿。

  重视应用科技手段确保食品安全

  日本政府和民间十分重视应用科技手段确保食品安全,特别是应用信息技术监测食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全过程。目前日本正在推广“产品履历跟踪监视系统”,广泛采用GPS、条码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2003年6月日本出台了“牛的个体识别信息管理及联络特别措施法”。该法规定每头牛从出生开始就要佩带耳标,耳标应注明牛的识别履历包括出生报告(时间、地点、母体识别号、)农家条码、种别等等。屠宰分解后的每一部分也必须加上标签方能出售,要让消费者从货架上拿到的每一小包装牛肉盒上都能查到上述信息,违者将处以30万日元的罚款。为此全国建立了牛个体识别数据库,从2004年12月开始消费者将能直接从网上核对所买食品的各种信息。

  由于修改后的“关于农林物资规格化及品质保证规范法”(JAS法)对原产地的标示等要求更为严格,处罚也更为严厉,食品产业不能不重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现在,水产行业就运用GSP技术,记录和监督渔船的航程、码头、仓库的全部运作过程。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的保证,也给相关产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日本经济产业省成立了“流通履历情报系统研究会”,2003年4月向国际标准化机构(1SO)提出了关于“商品识别标准规格的提案”,如被采纳,日本食品企业可在国际贸易中率先掌握主动权。据“日本自动识别系统协会”调查,2002年条码技术国内市场规模达365亿日元,条码机市场规模达442亿日元,辅助标签、包装用品等也达677亿日元。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由于具有非接触式、记录可储存等优势,市场前景更为可观。为防止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有人篡改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还专门设立了“第三者验证机构”,产品须经验证后方可登录数据库。所以“第三者验证机构”也成了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兴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