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物价上涨带有“恢复性”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3-01-01
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信息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1-10月累计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涨0.8%。10月份当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1.8%。物价为什么会连续上涨?上涨的后果会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呢?

  日前出席“中国财税论坛2003”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对以上问题做出了回答。

  邱晓华说,今年前10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0.8%,上涨的因素都有哪些呢?首先是食品的价格上涨了2.2%。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带动整体价格水平上涨了0.7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蔬菜价格上涨了20%以上,而今年我国发生的严重旱灾涝灾是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价格上涨不是主要因为需求增长太快拉动,而是自然灾害带来的。

  造成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另一个因素是服务价格的上涨。今年相当多的地方调整了煤、电、气、医疗等服务项目价格,使得服务价格在前三个季度上涨了2.2%,服务价格的上涨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0.5%。

  也就是说,食品价格和服务价格这两大因素加在一起,应该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但事实上,前10个月的居民消费价格只上涨了0.8%。换句话说,除服务价格、食品价格以外的消费品的价格依然是下降的。因此,当前的物价只是处于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并没有改变。也并没有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局面。

  邱晓华承认,目前粮食价格上涨的问题比较突出。根据调查,每百斤粮食的市场收购价格现在平均是50元左右,比去年上涨了10元左右,不过1995年国家大幅度提高粮价水平时的收购价格是每百斤70元,与那时比较,当前的价格还相差20元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的粮价还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最高水平,粮价的恢复还是有限的。邱晓华认为,虽然当前的粮价还没有达到能够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水平,但是这种趋势有利于农民明年种粮的积极性的恢复。从总体上看,粮食供求的形势依然是基本平衡的。

  与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相比,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来得更早些,也更为猛烈些。

  钢材价格、棉花价格、石油价格都呈现出一种较快上涨趋势。有资料显示,钢材价格已经平均上涨20%左右,据最新调查,缧纹纲平均每吨上升600元左右,已逼近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每吨4000-4200元的高位。

  但是,邱晓华认为,今年前9个月中国生产的钢材就相当于美、日、俄、英四个国家的总产量,我们的生产能力如此巨大也就意味着我们将来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也在增大。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看到,这种价格的上涨也是我们所期望的。近年来,价格持续下降,企业利润摊平。企业经营状况吃紧,投资者根本没有投资的积极性,现在价格终于有些上涨,这并不是一种坏现象。而且价格的上涨具有一定的恢复性。”邱晓华说。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疫情打不倒日本 日本畜禽流通体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