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农产品价格暴涨的背后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3-01-01
近期,国内农产品期货价格快速上扬。截至10月23日,郑州商品交易所硬麦(硬冬二等白小麦)期价从9月1日的1265元/吨上涨至1592元/吨,强麦(优质强筋小麦)期价从9月29日的1572元/吨上涨至1785元/吨;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价从7月25日的2331元/吨猛涨至3303元/吨,豆粕期价自7月17日的2009元/吨升至3097元/吨。近几日,小麦、大豆、豆粕期价虽然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小幅回落,但长期走势依然看涨。10月23日,小麦、大豆、豆粕期价再次走出大幅飙升行情。同期,国内小麦制品(面粉)以及大豆制品(食用油)现货价格迅猛上涨。

  此次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全面上扬,与以往涨跌行情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主要不是由市场操纵造成的价格扭曲,而是有着基本面的支持,是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在期货市场上的反应。

  今年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阴雨连绵,气温迅速降低。低温、寡照、多雨的天气对秋作物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影响作物产量。农业专家预计,我国秋粮将出现减产。秋粮的再次减产,对于产量已连续4年减少的国内小麦市场来说是引起价格上涨的导火索,对于供求关系一直比较紧张、50%以上的需求依靠进口的大豆市场来说也是价格上涨的助推器。

  1997年,我国小麦产量为1.23亿吨左右,今年,小麦产量已减至8640万吨。目前,国内小麦年消费量为1亿吨左右,由于当年产量难以满足需求,小麦库存被大量消耗,这使我国延续了多年的“小麦供求平衡略有结余”格局即将被打破。今年秋季出现的长时间降雨,一方面使秋粮减产,另一方面又影响到下一年度小麦的适时播种,市场预期小麦价格后期看好。天气因素是此次小麦期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10月10日,美国农业部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预测该国大豆减产,当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期价大涨。在此消息刺激下,10月13日,国内大豆、豆粕期货一开盘即全线涨停,并带动国内大部分农产品期价全线涨停。

  我国大豆年产量为1650万吨左右,而近年来国内大豆压榨能力已扩张至5000万吨,巨大的供需缺口要靠进口弥补。今年前9个月,我国已经进口了2000万吨左右。尽管这样,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仍使大豆价格一直高企,今年年初以来更是疯狂上涨。美国农业部10月份农产品报告对于主要从美国进口大豆的我国大豆市场来说是火上浇油。

  秋粮减产、国际大豆价格飚升、国内粮食库存大幅下降、小麦和大豆现货市场价格高企,以及国内养殖业迅速发展带来的对豆粕强劲需求使国内农产品小麦、大豆、豆粕期价每吨在短期内上涨了数百元甚至千元以上。

  为了防范和化解期货市场上出现的巨大风险,商品交易所及时推出了干预措施。10月14日,大连商品交易所出台了缩小大豆、豆粕合约涨跌停板幅度的措施。10月16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向会员单位下发了《关于做好市场风险控制工作的通知》。大豆、豆粕合约总持仓量在相关措施出台后两个交易日内锐减51万多手,市场风险基本释放。但截至目前,大豆、豆粕期价在前几日回落之后仍涨势强劲。小麦期价在《通知》下发的当天和次日大幅下跌,但来自现货市场的巨大支撑力量使小麦期价难以大幅下跌。10月23日,小麦期价低开高走,盘中部分合约期价涨停,尾市期价虽然有所下滑,但下部支撑异常强劲。

  据交易所有关人士介绍,此次农产品期货价格暴涨是中国期货市场首次遇到的由不可抗力突发事件所带来的风险。这一事件说明了什么?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加工工业迅猛发展,市场对小麦需求量不断增加,而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小麦种植面积在缩小,市场对未来小麦供应状况信心不足。这就告诉我们,必须进一步稳定小麦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大豆期货价格的暴涨,很明显是国际大豆市场和国内现货市场风险向期货市场的集中转移。一位对我国大豆产业政策较为关注的市场研究人士认为,我国进口大豆是以美国芝加哥期货价格为订价基准的,而目前国内企业大豆进口只能通过少数几家贸易商进行,且进口时间和数量较为集中,因此,国际炒家极易通过拉高期货价格而向我国企业提高要价。当前应寻求市场化的大豆进口政策,并让进口大豆在国内市场流通起来,使企业能够趋利避害。同时,应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国的期货市场,形成我们自己的商品价格发现中心。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疫情打不倒日本 日本畜禽流通体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