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个互动”破解“三农”
这是青岛市着力解决“三农”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一个实例。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认为,在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中率先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实现多层面的互动。
城市工业集群化与农村工业化互动。青岛是我国北方第一个市带市的城市群,目前城市化水平已达54.7%。城市工业集群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城市大工业向农村扩散和渗透的过程,有力地拉动了“三农”问题的解决。青岛市254万农村劳动力中,已转移就业134万人,其中从事二产80万人,从事三产54万人。海信、澳柯玛等大企业在本地以及全国各地农村建立了许多工业园区,青岛郊区电子家电、机械制造等总产值亿元以上的经济板块已达20多个,加快了农村的工业化进程。
城市组团发展与农村城市化互动,推动以城带乡的城市化进程。由青岛、黄岛、红岛为三点布局,沿胶州湾建立工业走廊,带动周边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已有120万农村人口受益并过上了城市生活。从胶南琅琊台到即墨田横岛滨海一线,建设一条300公里长的滨海交通大道,形成7个园林状态的组团城市,带动200万农村人口的城市化。
大工业支持与农业自身升级的互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另一条途径。青岛实行大工业支持农业产业化,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发展创汇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从2004年起,国有土地出让金纯收益的20%以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行对粮农直接补贴制度,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今年市财政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40%用于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继续安排100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等形式,扶持10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广公司+中介组织+农场的“九联模式”。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互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和必备条件。青岛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青岛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市县两级每年都安排1亿元用于在农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200万农民从中受到实惠。
壮大城市服务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青岛实行二三产业并举发展,从业人员占到社会从业总人数的1/3。全市吸纳农村务工人员就业80多万人,相当于全市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的70%。全市农村劳动力年均转移10万人以上,其中向本市二三产业转移6.5万人,到2007年向本市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28万人以上。
一周热点
- 2019-08-30中央下发铁令!19年限养令、禁养令撤销!19年玉米生产者补贴确定,即将下发!
- 2018-08-05智慧养猪驱动 ——首届中国智慧养猪产业实践峰会在京召开
- 2018-03-27双胞胎第三代教保料“健康三宝”掀起抢购狂潮:仅发布会当天销售突破5000吨!
- 2017-10-11双胞胎集团9月份销量再创新高,突破86万吨!
- 2018-04-092018饲料工业展览会展商名录
- 2018-10-26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关于发布《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2项团体标准的通知
- 2015-11-02双胞胎集团推出“三胞胎”直销大猪场
- 2018-03-08全国猪场大咖将齐聚三亚与双胞胎集团共谋猪事
- 2017-11-20年销量突破900万吨,双胞胎再现王者风采!
- 2019-03-26来2019河北饲料峰会 见证行业发展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