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年味”未散尽 豆市先“争春”


来源: 粮油市场报   作者: 特约分析师刘从新   时间: 2025-02-12

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尽,而持续稳中偏弱的豆市却悄然“登枝报春”。春节后期货开市飘红,现货市场大型主体纷纷入市收购,贸易商报价普遍上涨。新一轮补库周期能够持续多久,对豆市行情有多大拉动?

“激情燃烧”需要冷静盲目追涨谨防“过头”

经历较长时间的弱势行情,贸易商所持的豆源大多是低价建仓,其价格仅体现为运输优劣势区域和蛋白含量的差异。稳中趋弱的运行态势抑制了持豆主体的情绪,形成了同等质量大豆“你不卖他卖”的局面,供给充足加剧了市场弱势。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一旦遇到利好因素,极易激发市场追涨热情。持货商一致认为,反正仓里有低价粮,“你收涨,我追涨”,但需注意利好因素能不能持久,供求关系能不能支持“激情燃烧”。机构调研显示,截至1月下旬,国内新季大豆转化总量仅700万吨,尚有1365万吨豆源待转化。当然,这个庞大的数量中能达到食用标准的优等级豆源,仅需60%的量便会对后市产生供大于求的结果,况且还有各市场主体往年储备的结转库存。春节过后,终端加工企业还未完全恢复,产区大豆价格小幅上涨,使得终端经营主体被动接受产区豆价上涨的事实。经过春节前的集中转化,一部分大户尚有一定量的库存,但大部分均需要补给,当人们踊跃入市时,补库周期便会缩短。一旦终端进入待消耗状态,随着南方春季特征的出现,各类常规类蔬菜大量上市时间约在3月上旬,豆制品转化将被替代。本轮集中补库周期进入3月初便会减缓,之后循环补给将成常态。预计南北豆市本轮涨价时段在2月底将渐停,主流行情比节前综合上涨100元/吨,部分区域优等级高蛋白豆源或有200元/吨涨幅,盲目看涨的主体谨防在追涨过后出现“回头看”。

综合判断期现行情正确面对需求变化

期货市场多空之间的博弈是正常现象,政策、气候、需求等是持单主体增减仓和判断多空的因素。近年来,东北大豆产区已有一大批主体采取期现结合的操作模式,但仅有少数人获利。对于现货操作主体而言,期货市场的变化仅供参考,期现结合可在获利后交割。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交割品仍属于待转化豆源,仅是参与主体获利后缓解自身压力,大的供求关系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从需求角度观察,受大环境影响,国内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低于早几年,许多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替代品的增加,明显抑制了豆制品的转化。春节后较大一部分务工主体已经返岗,元宵节后各类学校将全面开学,豆制品阶段性的需求将显现,但时间或将短暂。由于冬季黄淮及长江流域以南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许多越冬蔬菜生长良好。2月中旬后上述地区的气温将明显回升,露天和大棚蔬菜进入2月底将逐渐交织上市,3月中旬对豆制品的消耗影响更加明显。由于南北产区自去年新豆上市以来,价差明显缩小,关内豆源消耗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失去压力。江苏、湖北产区优等级高蛋白品种价格春节前已经出现100~200元/吨不等的涨幅,且因联动性令“杂花豆”跟涨。湖北产区因上市较早,许多大户豆源较少,节前曾大批量从河南拉豆掺混,这种现象将抑制地产大豆的价格运行。苏、鲁、豫、皖“杂花豆”余量区域间不均衡,各地报价小幅上涨40~80元/吨。南北产区涨幅基本相同,东北大豆依然缺乏明显的价格优势,市场选择范围较广。阶段性的集中补库时间较短,需求回归常态后,循环补库将令流通迟缓。新年度国家对大豆生产不仅要稳面积,而且要提单产,在“稳价保供”主基调不变的情况下,未来豆市虽无明显下行空间,但上行空间也不会太大,或在上述区间内徘徊。而期货经过短暂的震荡,在本季度后期可能会再度破3900点关口。(全文刊登于2025年2月11日粮油市场报A03版)

 上一篇 | 2025年2月12日豆粕报价
 下一篇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