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东北大豆分流加快 关内豆市优势显现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4-03-22

东北产区不同类豆源分流加快,行情得到较好支撑,优等级高蛋白豆源已表现坚挺,基层收购价小幅上涨;部分豆农再度惜售,各收储库门前排队车辆减少。

关内气温不断升高,大豆保管难度与日俱增,吸潮劣变现象令各类持豆主体难以回避,各地豆农售粮情绪明显改观,而此时终端市场需求却异常清淡,令收购主体在过度谨慎中迅速下调收购价格。经过调整,部分产区商品豆流入终端的价格已与东北同类豆源持平,江、浙、沪大型豆制品企业开始采购。

国内油、粕行情联动上涨,转基因大豆分销价跟随上行,与东北和关内大豆现行价差收窄,市场替代减量。近段时间,市场将适度增加关内豆源采购,优等级豆源继续下行或受限。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于3月19日进行进口大豆拍卖,计划投拍产于2021年、2022年的进口大豆22.6万吨,涉及标的山东、湖北、湖南、天津、广西、福建;实际成交量16.6184万吨,成交率73.7%;成交均价4010.8元/吨,平均溢价39元/吨。

入市主体积极收购

东北卖压全面缓解

随着各类主体入市收购,贸易商也积极增仓优等级豆源,产区豆源分流加快,行情由稳向坚挺过渡。各地高蛋白豆源基层毛粮收购价上涨40~60元/吨。由于终端市场转化较慢,循环补给依然占主导,短期内普通类商品豆以稳为主,部分高蛋白商品豆因余量压力较小,会随收购价格上行而表现坚挺。

自3月上旬以来,国内豆粕在跌至底部后大幅反弹。各类主体的入市,使得期货豆一主力合约跟随反弹,但触及4800点遇阻再度回调,本周4750点上下多空持续博弈,盘面以震荡占主导。由于现货需求较弱,各入市主体收购价格虽然形成底部支撑,但短期内缺乏明显拉升效应。

随着卖压释放,部分豆农再度惜售,挺价现象日益显现;贸易商欲继续增仓,但基层收购价格普涨40~60元/吨;当地贸易商已入仓的毛粮价格多在4400~4500元/吨之间。因此,有部分商户市场流通报价也跟随上涨。

本周初,产区商品豆装车报价除部分高蛋白品种外,总体仍处于平稳状态,不提大粒的混合型商品豆装车报价:蛋白含量40%~41%的以4700~4800元/吨占主流,41.5%~42%的多在4860~4940元/吨之间,43%~45%的在5120~5300元/吨之间。终端市场主体也有看涨后市的意向,但加工转化较慢的现实存在,抑制了大量增仓的信心,依然沿袭循环补给的方式,使得产区行情短期内难以明显上涨。

关内豆市优势凸显

近期价格以稳为主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和市场需求较弱,加上东北大豆质价优势并存,使得关内部分区域豆源压力后移,区域之间的流通因价格差异而相互抑制。上周安徽宿州、亳州收购价格大幅下调,令毗邻产区不得不跟随。调查显示,上周,商品豆流入不同市场的价格与东北豆基本持平,江、浙、沪部分豆制品企业已陆续减少东北豆的用量,许多“二级豆”报价进一步走低。

安徽宿州市埇桥区、灵璧、泗县等地收购市场恢复后,部分收购商迅速下调收购价,由于过度谨慎,基层毛粮价格已下调至4540~4700元/吨,普通筛选商品豆装车报价4960~5160元/吨;亳州市谯城区、涡阳、利辛曾经的5200~5300元/吨装车报价优势被取代。自上周起,这些区域收购价也跟随下调,不同豆质毛粮主流收购价在4500~4640元/吨之间,装车报价已与宿州持平,该价格使得其他毗邻区域不得不跟随调整。阜阳市阜南、太和、临泉及淮北百善、刘桥、铁佛等地毛粮收购价均调至4500~4700元/吨之间,部分“二级豆”毛粮收购价4200~4300元/吨。当前价格已进入底部,继续下调已无空间。

安徽产区价格大幅下调,使得河南、山东和江苏的“杂花豆”流通减量,各地报价自上周中期开始松动。河南许昌、漯河、周口、驻马店等地优质商品豆主流装车报价5060~5100元/吨,“二级豆”净粮装车价多在4600~4800元/吨之间;山东济宁优等级商品豆多在5200~5300元/吨之间;江苏“大乳白”因种源收购介入,其质量明显下降,装车价6440~6500元/吨,市场流通明显减弱,“黑脐王”装车价6400~6440元/吨,需求大幅下降。不同类“杂花豆”区域之间质价差异明显拉大,经雨或机收“泥花”偏重的装车报价4800~4900元/吨,而优等级商品豆主流报价区域间相差较大,多在5200~5460元/吨之间。

受上述行情影响,长江流域豆区初期囤积货源亏损继续放大,皖南安庆以及鄂东部的黄梅、武穴雨前豆5110~5200元/吨有价无市,雨后豆“泥花”偏重的4800~4900元/吨几乎无人问津。湖北中西部主产区和湖南北部豆区部分收购商仍有初期库存,受现收货源质量和价格抑制,外发迟滞且亏损加剧。

当前,许多区域到基层收购的粮商仓中持有较多豆源,已经着急出手,“杂花豆”毛粮价已跌至5260~5300元吨,比初期下跌600~700元/吨。当前收购网点大多视订单收购,装车报价虽有5600~5700元/吨,但市场接受度仍不高。“冀豆12”基层毛粮收购价已跌至6040~6100元/吨,双比重筛粮装车报价6240~6340元/吨。总体上看,“冀豆12”收购网点均无库存,只要有需求订单,便很快会向市场发送,充分体现了收购商的谨慎程度。

虽然关内各地大豆价格下行空间收窄,终端市场接受度上升,但转化速度大幅低于常年同期。鉴于气温不断上升,关内不少产区在去年收获期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导致豆源自身水分偏大,保管难度增加,“红眼”劣变现象日益加剧,部分持有数千吨赌市豆源的主体不得不接受此报价,但其质量、价格依然跟不上现收豆源的节奏。预计近期关内大豆现行价格以企稳为主,但不排除部分高价区域和“二等粮”仍有下行调整的趋势。

终端消费将入淡季

观望情绪日益加剧

表面上看国内豆市“北强南弱”,实质上,东北产区受企业入市收购支撑,由于基层豆农心理素质各异,前期集中售卖时的跌势已经让贸易商大批量增仓;而期货反弹和入市企业增多使得部分持粮农户再度惜售。本周初,各企业门前排队车辆均大幅减少,而基层挺价令贸易商交售利润收窄,贸易商收购热情开始降温。终端市场对东北大豆的补库量陆续下降,清明节前豆制品需求虽有好转趋势,但时间短暂,4月上旬起豆制品转化将进入淡季,下游经营商观望情绪将日益加剧。

随着春季气温不断升高,各地露天蔬菜集中上市,肉、蛋、禽等副食品不仅供应充足,而且价格低廉,各类食堂的替代源较多,明显减少豆制品的需求。长江以南的终端主体大多怕豆源吸潮劣变,已陆续降低库存,以循环增补为主。

3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下降,豆粕走完跌势后大幅反弹,使得压榨产能提升,进口豆分销价上涨,但上涨后食品加工替代明显减量。4月中旬国内进口大豆到港增多,油厂开机率或回升,生猪养殖利润仍处低位,豆粕价格或再度由强转弱。

国际大豆期货市场价格已出现下跌,4月美豆到港成本4257元/吨,5月巴西大豆到港成本3992元/吨。豆一、豆二期价上冲遇阻回调,现货市场失去参照,东北农户情售心理增强,上货量减少,豆源将有一定后移,行情将逐步企稳。

随着消费淡季来临,进口大豆上涨受挫,期货价格下探,关内大豆价格大幅走低,均加剧终端主体观望情绪,进口大豆分销价上涨后,加工商已放弃替代,流通量锐减看似利好国内豆源转化,但俄罗斯大豆也在小幅下调价格挤占市场份额。因此,建议终端和产区市场主体保持理性,把控好增减仓节奏。(原文刊登于2024年3月21日粮油市场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