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0年12月11日的一周里,全球油籽市场大多继续下跌。巴西和阿根廷一些干燥的大豆产区继续出现降雨,改善大豆单产潜力,令大豆价格里的风险升水减少;与此同时,近期大豆价格创下多年新高后,美国大豆出口步伐继续放缓。不过考虑到拉尼娜天气的潜在影响,加上中国大豆需求前景依然乐观,疫苗推出也改善了全球宏观经济前景,大豆价格下调空间仍然有限。
周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1月大豆期约比一周前下跌2.5美分,报收1160.50美分/蒲式耳。美湾1号黄大豆的驳船报价为每蒲12.28美元,比一周前下跌4.5美分。Euronext交易所2021年2月油菜籽期约报收408.50欧元/吨,比一周前下跌0.75欧元。洲际交易所(ICE)的1月油菜籽期约比一周前上涨0.5加元,报收593.60加元/吨;阿根廷上河地区大豆FOB现货报价为486美元(含33%出口税),与一周前持平。阿根廷豆粕的上河现货报价为每吨443.40美元,比一周前下跌12.45美元。大连商品交易所2021年1月大豆报收5,572元/吨,比一周前上涨49元。
周五,ICE交易所美元指数报收90.98点,比一周前上涨0.2%,不过比上年同期下跌6.4%。自2020年1月1日开始以来,美元指数已经下跌5.6%。
本周油籽市场关注的两大焦点是南美天气以及美国农业部报告。继上周出现大范围降雨过程后,本周巴西和阿根廷一些干燥地区继续下雨,气象预报显示未来一段时间还有更多降雨,为本周大豆期价的下跌奠定基调。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阿根廷天气总体依然干燥,包括巴西在内的大豆产区也需要更多降雨才能巩固单产潜力。由于目前大部分大豆作物尚未进入关键单产形成期,因此大豆产量预测仍然有向上或向下调整的可能,一切取决于未来一个多月的天气。本周巴西的分析机构纷纷调低了巴西大豆产量预测值,例如私营机构AgRural巴西大豆产量下调60万吨,为1.316亿吨;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将产量下调50万吨,为1.34451亿吨,不过仍是历史最高纪录。
美国农业部本月在供需报告里维持巴西大豆产量不变,仍为1.33亿吨,在各家机构的预测中属于偏高水平;但是将阿根廷大豆产量调低到了5000万吨,比11月份预测值下调100万吨。南美目前陈豆供应偏紧,因为年度早期已经卖出大部分大豆,这也就为未来一两个月美国大豆出口增长铺平道路。
美国农业部销售报告显示,截至12月3日,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总量(含未装船的销售量)达到5291万吨,同比增长96%,其中超过四成销往中国大陆地区。虽然本年度仅仅过去14周,美国大豆销售总量已经达到全年预测目标5987万吨的88.4%。尽管如此,本月美国农业部却维持美国大豆出口预测值不变,比上年提高31.3%。这可能表明本年度的下半年,也就是2021年3月到8月份期间,中国可能再次转向南美大豆,留给美国大豆出口的窗口主要是在未来两到三个月。
自今年年中以来,中国大幅提高采购包括大豆在内的美国农产品。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日,美国已经对中国装运2163万吨大豆,高于去年同期的748万吨;未装船的对华大豆销量为872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237万吨。但是自11月美国大选结束以来,随着特朗普下台消息明朗,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前景不明朗,再加上芝加哥大豆期价创下四年新高,国内压榨利润微博,促使中国买家放慢采购步伐。一些媒体报道中国私营买家可能洗船。本周有传言称中国买家开始订购巴西3月份船期的新豆。目前巴西已经基本售罄2019/20年度陈豆,但是未来几个月船期的巴西新豆价格已经低于美国大豆供应,因此吸引中国买家的兴趣。
过去几周,巴西大豆价格持续下跌,部分地区的价格在过去30天内下跌约20%,主要因为雷亚尔兑美元汇率走强,因为巴西经济增长强劲。11月3日到12月3日期间,雷亚尔汇率上涨超过10%,从5.75雷亚尔兑换1美元涨至5.13雷亚尔兑换1美元。巴西港口的大豆价格为每袋137雷亚尔到140雷亚尔,约合每蒲11.74美元到12.09美元。
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的其他调整包括,美国大豆压榨数据从上月预测的21.8亿蒲上调到21.95亿蒲,使得美国大豆期末库存从上月的1.9亿蒲下调到1.75亿蒲,同比减少66.5%。此外,2020/21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下调60万吨,至3.621亿吨;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也下调到8564万吨,低于11月份预测的8652万吨。虽然美国和全球大豆期末库存数据均较上月下调,但是这些调整幅度小于分析师的预期。
中国国家统计局本周预计2020/21年度中国大豆产量比上年提高了8.3%,达到1960万吨,因为单产以及播种面积增长。作为对比,美国农业部仍然预测中国2020/21年度大豆产量为1750万吨,和11月份预测值持平,低于上年的1810万吨。
最后简单提一下投行对2021年的展望,其中高盛继续高调唱多。高盛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杰弗里·柯里本周表示,全球大宗商品正在进入"长期牛市",甚至连原油也将受益,因为近来投资不足,美元走软,政府支出,以及能源转型,提振大宗商品需求。柯里表示,除了小麦之外,所有大宗商品都处于供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