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农经学家托德·哈伯斯撰文称,由于美国大豆丰产在望,但是中美贸易战导致需求前景受挫,令美国大豆价格继续受到压力。哈伯斯认为美国和中国的关税战继续影响大豆价格前景。就2018/19年度而言,分析师应该密切关注美国和竞争对手的出口价格关系以及贸易流的变化。
哈伯斯称,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后,中国也对美国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已经造成过去几个月全球大豆贸易流发生变化。随着关税生效,巴西和美国大豆的价差拉大。6月初以来帕拉纳瓜港口与新奥尔良港口的大豆价差尤其显著。上周晚些时候价差达到每蒲式耳1.90美元的高点。新奥尔良港口的大豆价格接近每蒲式耳8.50美元。目前很难预测今后的价格差距变化,但是这与中国对美国大豆征收的关税密切相关。价差走势彰显关税对大豆市场的影响,也显示出今年中国采购模式的变化。5月份巴西大豆出口创下4.537亿蒲式耳的历史最高纪录。截至8月份时,巴西大豆出口依然强劲。巴西出口数据显示,巴西大豆出口比五年平均水平高出47.5%。与此同时,美国大豆价格大幅下挫,有助于本年度第四季度的出口激增。
美国农业部目前预计2017/18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量为21.1亿蒲式耳,比6月份的预测高出4500万蒲式耳。基于近来的出口形势,美国农业部有可能上调2017/18年度大豆出口预测数据。美国统计调查局的出口数据显示,截至7月份的大豆出口量为20.51亿蒲式耳,比同期出口检验总量高出5600万蒲式耳。截至8月30日,美国大豆出口检验总量为20.68亿蒲式耳。如果这样的出口差距持续到本年度剩余时间,2017/18年度大豆出口可能达到21.24亿蒲式耳,比目前预测高出1400万蒲式耳。过去四周平均每周的大豆出口检验数量为3060万蒲式耳。大豆价格低迷鼓励美国对非中国市场的出口。
虽然7月份中国的大豆进口量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1070万蒲式耳,但是许多国家提高了大豆进口量,因为豆价下跌。埃及、欧盟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进口同比增幅最高,分别达到1090万蒲式耳、570万蒲式耳和870万蒲式耳。夏季期间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通常降至年内最低,然后随着美国大豆收获加快,出口步伐逐渐增强。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需求看起来会无限的急剧下滑。全球大豆出口增幅取决于6月份以来豆价下跌。
2018/19年度美国大豆出口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目前美国农业部预计出口量为20.6亿蒲式耳。截至8月30日,2018/19年度大豆出口销售数量为5.104亿蒲式耳,同比减少5480万蒲式耳。对华的出口销售量为4650万蒲式耳,同比减少80%。对墨西哥、加拿大和巴基斯坦的出口增加,带来一些缓解。2018/19年度上半年全球其他地区看起来不太可能弥补中国缺席带来的缺口。美国农业部将中国大豆进口预测数据下调到34.91亿蒲式耳。近来中国爆发非洲猪瘟,可能造成明年大豆进口进一步降至32亿蒲式耳,同比减少9.5%。虽然市场乐观地看待中国进口减少,但是明年美国和南美大豆产量有望大幅提高,而出口需求下滑,这意味着美国大豆价格将会一直承受下跌压力。
8月份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扩大,两国可能展开新一轮关税战,意味着近期两国解决贸易争端的可能性很低。本年度最后一个季度美国大豆出口大幅增加,因为豆价下跌,带动全球需求。美国大豆增产,而下个年度出口需求下滑,将对大豆市场构成利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