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沿淮地区一场强降雪阻断了各区域大豆收购,各集散地报价也基本持平,虽然收购无量,受市场转向采购所致,各地货源流出甚少,持续追高已经明显松动,且在有价无市影响下,将出现高收低卖局面。实质上,产区前阶段的追涨已经含有大量的“泡沫”,“收到了”某价和仓中的均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沿淮豆虚涨进口豆尾随
沿淮产区本轮涨价虽出现人为的虚抬,但从本质而言,按国内大豆的生产成本,现行价格依然偏低,用转基因大豆作对照是一种不科学、不严谨的误区。进口转基因大豆是影响国内豆制品品味和加工总量的第一“杀手”。
调查显示,当沿淮、湖北及苏北产区行情受进口豆冲击跌至3800元/吨时,市场明显放弃进口豆使用,国产大豆优势显现,各港口销量下降。部分省市监管部门前阶段曾对大的豆制品加工企业进行转基因大豆加工检查,但各地作坊的加工总量占国内消费总量的70%以上。
受此影响,江苏南京、常州,江西南昌,安徽合肥,河南郑州及四川、贵州等地市场已陆续流入进口大豆销售。按上周港口分销综合价3100元/吨计算,经筛选加工后流入市场的成本多在3600元/吨左右,这其中含有参与者的丰厚利润,与沿淮豆流入上述区域的价格相比,存在1000~1300元/吨的价差。
“泡沫”待挤水调整正当时
由于市场经营商的库存已经高于去年同期,产区的“泡沫”式价格,在市场转向和冷淡采购的影响下,产区的库存总量得不到消耗,价格从本周起均会调整。
本周,河南漯河、安徽太和已经开始出现下调收购价和车板价松动迹象。河南漯河收购价已由上周的4460元/吨下调到4400元/吨,店面车板价由4560元/吨回归到4500元/吨。本周收购价有跌至4360元/吨的可能。
安徽太和已经出现4380元/吨的店面车板价,而收购价也开始下跌至4300元/吨。值得说明的是,该区域部分集散地在前阶段有不少商户出现“倒购”和筛选时减少程序的现象较多,但此行情的出现更会让市场加重观望情绪。
安徽和河南其他区域本周起均会出现下调现象,各地收购价均不会突破4400元/吨,4300~4360元/吨是本周的理性价格,店面装车价4500元/吨是各地的上限,4400元/吨是综合价,过低的报价其质量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市场经营商也应理性对待产区的价格调整。
库存待转化压力渐明显
湖北和苏北产区受市场转向拉动,价格已经明显冲高,本周两产区也会出现停滞,除价格稳定外,市场采购同样会比上周减少。东北价格已经稳定,收购量比去年同期下降。
上周,湖北产区采购商寻觅现象渐增,北方的大雪更给湖北收购商增劲,前期的库存明显劣变,“一家有货三人争购”力挺价格上涨,但河南、安徽本周已开始下调价格,湖北、苏北上行的行情同样受阻,优质货价格已经突破4500元/吨,部分劣变的库存货也在4400元/吨左右得到释放。
本周,湖北荆州、沙洋部分农场将有近5000吨的库存有意向投放,4400元/吨的投拍价已吸引许多商户驻足。
而山东原欲为几家蛋白企业库存的豆源,在蛋白企业低价位采购东北豆的同时,库存商在此时也有投放市场的意向,由于“北粮南运”的运输成本增加,价格有在4300~4360元/吨的意向,卖出库存总量在8000吨左右。
综合分析,沿淮地区自本周起市场采购仍不会积极,市场去库存是近期的主流,部分补库或小批量采购商“挑三拣四”现象会越来越多,直至东北、湖北、苏北区域流量减少,市场消化时间将会延伸至年底,下年度初市场将会出现有大量补库的可能,届时沿淮产区价格或有突破4600元/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