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头主导市场 豆粕价格或再次向下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4-11-21

  受外盘带动,国内豆粕价格自5月份开始的下跌行情,于10月初止跌,并展开持续1个月的反弹行情。

  但进入11月后,粕价止涨并区间震荡至今,后市国内豆粕价格是盘整后继续向上?还是在阶段性筑顶部后向下?从技术面看并不明朗,而从基本面看,在短期阶段性筑顶后,早在11月下旬迟至12月上旬,国内豆粕价格将再次向下,并在未来2~4个月有可能见前期低点或创新低。

  需求增速可能大于供给增速

  虽然国内豆油价格已跌至2008年以来底部区域,向下空间已不大,但从供给压力、需求情况及相关品种原油价格走势来看,豆油价格看不到已见底或能出现长时间大幅反弹的因素。而从国内对豆油和豆粕需求的年增速来看,国内豆粕需求仍较豆油需求刚性,因此,可预见的时期内,现货市场豆粕基本面仍将好于豆油,豆粕仍将是油厂的主要收益来源。

  2014年我国进口DDGS数量超过500万吨,而随着因MR162带来的退运,未来我国DDGS进口数量将大幅减少,甚至在某些时候出现零进口,这部分植物蛋白市场份额将由豆粕和菜粕来弥补。若明年DDGS进口政策不出现大的改变,则豆粕的需求增速很可能大于供给增速,这将有力支撑豆粕价格,减少成本下降给豆粕价格带来的不利影响。

  进入12月份后,将进入生猪催肥期,对豆粕的需求将阶段性增加。

  另外,虽然今年多数时间生猪养殖处于亏损状态,影响养殖企业补栏积极性,但目前国内养殖行业进入规模化养殖期,散养户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而规模化养殖企业抗风险性较强,个别企业甚至逆市而上,趁机扩大市场份额。

  此外,虽然商务部公布的母猪存栏数量处于较低水平,但从调研情况来看,企业反映由于技术水平提高,现在母猪每胎所生小猪数量较以前提高,因此母猪存栏量下降并不意味着补栏数量下降,企业对生猪存栏带来的豆粕刚需较有信心。

  油厂加工亏损局面可能改善

  船期监测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为581万吨,虽然进口量呈环比增长态势,但低于去年同期603万吨的进口量。预计今年四季度到货的进口数量为1680万吨左右,同比减少4%~5%。预计四季 度月均到货量为560万吨,低于一至三季度月均586万吨的进口量。偏慢的大豆到货速度,弱化了成本对粕价的压制,油厂加工亏损局面很可能得到改善。

  进入12月份,将进入南美大豆的生长关键期,市场存在对南美大豆天气炒作的可能,若成真则将支撑原料价格。

  2014/2015年度,我国棉花产量因种植面积下降而减少,国内棉籽产量也相应减少,与之对应的棉粕产量预计也将减少,棉粕是国产第三大饲料蛋白来源,棉粕产量下降将增加市场对菜粕和豆粕的需求,有利于菜粕和豆粕的长期价格。

  进口大豆成本压制作用趋强

  11月下旬,进口大豆到港速度将明显上升,国内大豆供给偏紧的局面改善,届时油厂开机率明显提高,油粕供给将随之增加。

  饲料企业控制采购进度和库存数量,豆粕供给增加而消费未有明显改善。饲料企业表示,10月份饲料销售低于预期,并对未来两个月需求持谨慎乐观预期,加之对后期国内豆粕价格总体看空,饲料企业多以随采随用为主,控制原料库存意愿总体偏强。

  未来3个月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快速回落。据对进口大豆成本的监测,今年12月到明年2月到货的进口大豆成本多在3100~3400元/吨,低于当前豆粕现货价格。原料价格回落有利于油厂压榨利润的回升,但大豆成本对豆粕现货价格的压制作用将趋增强,且一旦进口大豆到货速度加快,豆粕现货价格受到的影响将会显著扩大,基差将逐步下降。

  明年美豆产量可能再创新高

  国际市场大豆产量创纪录,虽然资金炒作美豆运输问题和农民惜售问题,但这些因素只能延迟供给而不是减少供给,丰产带来的供给压力最终需要市场消化,根据“高价抑制需求、低价带来消费”这一规律,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只有通过低价来增加消费。目前包括高盛在内的知名机构均不看好CBOT大豆期价,认为除非南美出现天气问题,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很难看涨。

  美国先进农业公司称,今年美国玉米和大豆产量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农户可能难以找到仓库来贮存玉米和大豆,农产品市场近期的飙升行情将难以持续,随着秋粮收获工作临近尾声,仓储问题将日益突出,预计今 年冬季剩余时间里美国大豆价格可能在8.50~10.50美元/蒲式耳。

  市场预计美国下一年度大豆种植面积将继续扩大。目前看2015年大豆与玉米的比价,大豆的种植利润仍远好于玉米,市场预计美国明年大豆播种面积可能提高200万英亩,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2015年美豆产量很可能再创新高,这将打压CBOT大豆远期价格和反弹空间。

  国内粕类市场整体仍然看空

  菜粕库存远超历史同期水平。当前国内菜粕库存巨大,据了解,仅湖南、湖北两省菜粕库存就近20万吨,加上安徽、江苏则近30万吨。而今年6月在菜籽主产省调研时,菜粕基本上是零库存。另外,由于市场不看好后期菜粕现货价格,贸易商和饲料企业菜粕冬储积极性也不高,如此大的菜粕库存将给菜粕期现货价格带来压力。

  目前豆粕和菜粕现货价差近1200元/吨,如此大的价差将使企业用菜粕替代豆粕消费量增加。不过期盘菜粕和豆粕价差在600~700元/吨,远低于现货价差,预计后期菜粕期价走势弱于豆粕,存在套利机会。

  综合分析,虽然存在干扰因素,但是国内粕类市场整体仍然看空。期货操作可逢高建空单,近月合约破前低的可能性很大,远月合约到前低时可先离场观望。现货市场建议随用随购为主,若养殖企业为保证生产、不得不保有一定时间的现货库存,也可通过期盘进行卖出套保。(陈艳军)

  -相关分析(王维国)

  进口大豆成本降低豆粕行情震荡下跌

  截至11月18日,国内沿海地区主要油厂43%蛋白豆粕平均报价在3490元/吨左右,主要运行区间为3370~3550元/吨,比10月30日平均下跌100元/吨左右,跌幅2.8%。下跌的主要原因是11、12月份进口大豆数量增加,成本降低。笔者认为,未来豆粕行情将继续震荡下跌。

  后期将受供给增加压制

  海关总署消息,我国10月份进口大豆410万吨,比9月减少93万吨,减幅18.5%;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9万吨,减幅2.1%。预计11月份进口大豆630万吨左右。随着11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增加,油厂大豆供给得到补充。上周开机率提高4.2个百分点,至44.5%左右,预计下周油厂开机率将升至50%左右。

  后期进口大豆到港继续增加,预计11、12月份到港量分别在630万吨和650万吨左右,根据船期推测,11月中下旬每周大豆到港量在160万吨左右,较10月及11月上旬增加约45%。12月份到港量将继续增加,目前港口大豆库存约630万吨,油厂大豆库存约260万吨,预计后期大豆库存将逐渐回升,油厂开机率将提高,豆粕价格将受供给增加的压制。

  大豆进口成本涨幅较小

  截至11月18日,按沿海地区进口分销大豆、豆粕、豆油销售价格计算,港口分销大豆平均价格为3670 元/吨,豆粕平均价格3490元/吨,豆油平均价格5880元/吨,压榨利润=[(豆粕平均价格3490元/吨×0.785=2739.6元/吨)+(豆油平均价格5880元/吨×0.185=1087.8元/吨)]=3827.4元/吨-港口分销大豆平均价格3670元/吨-加工费120元/吨=盈利37.4元/吨左右。

  按照11月份美国进口大豆到港理论平均成本3400~3450元/吨计算,盈利257.4~307.4元/吨;而12月份美国进口大豆到港理论平均成本为3350~3400元/吨,以此计算盈利307.4~357.4元/吨。采用40天前的美国大豆进口理论成本为3330元/吨,则盈利377.4元/吨。

  以11月17日美豆1月合约收盘1036美分/蒲式耳价格计算,对应的是美国进口大豆12月船期,明年1月份到港的进口大豆理论成本=(1036美分/蒲式耳+升水142美分)×0.36744=432.8美元/吨+海运费37.63美元/吨=470.4美元/吨×增值税1.03×关税1.13×汇率6.2+港杂费100元/吨=3495元/吨,则压榨利润为212.4元/吨。

  虽然美豆期货1月合约由低点912美分/蒲式耳涨至高点1086美分/蒲式耳,上涨174美分/蒲式耳,涨幅高达19%,理论上进口成本应该同幅度抬高,但是由于运费和升水下跌,通过计算,明年1月份进口平均成本在3500元/吨附近,仅比12月份进口成本增加100~150元/吨,涨幅2.9%~4.4%,这个进口成本在未来一段时间只能减少,不能增加。

  底线3100~3200元/吨

  综合分析,按照11月份进口大豆平均成本3425元/吨、12月份进口大豆平均成本3375元/吨,乘以0.95折,是油厂简单盈利计算方法,分别等于3253元/吨、3206元/吨;乘以0.9折,是油厂盈亏平衡计算方法,分别等于3082元/吨、3037元/吨。

  由于11月和12月份进口大豆大幅增加,根据目前的豆粕和豆油价格计算,11月和12月压榨利润高达300元/吨以上,属于暴利,油厂肯定提高开工率,增加供给。同时,美豆期货进入下跌调整期,远期进口大豆理论成本也会降低。油厂借助当前良好的压榨利润,只能选择降价抛货,豆粕价格底线在3100~3200元/吨,这是油厂合理利润和盈亏平衡点。由于近期融资大豆减少,油厂不可能亏损压榨。